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一堂好课评价的标准

来源: 日期:2009-04-03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一堂好课评价的标准

一、评价的根本标准:

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好课;让大多数甚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课,是最好的课。

二、评价方法途径:

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从“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观察教师的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观察的重点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活动过程。

三、评价标准五项指标:

1、教学的任务、目标。

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去学?任务或目标具体而科学,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符合传承人类文明需要的要求。有生命力,即适应学生知识能力准备基础的,是学生感兴趣、有挑战性的。

2、教学过程。

符合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生成发育过程,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

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参与度上,放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自觉程度上。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看教师重点讨论、重点讲解的问题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还要看学生与教师提问、讨论、作业等活动表现出的精神状态与价值追求等。

关注教学过程的组织程序与活动节奏,从整体上看是否有合理的顺序与秩序,是否能随时因人因事而灵活调整既定安排,活动节奏是否符合健康与安全的原则,能不能做到张弛有度、融严肃与活泼于一体?

对活动程度与活动节奏的观察要关注活动方式、方法的合理性与教育资源利用的适宜程度。

总之,观察教学过程主要是关注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对教学任务的全面认识及其落实情况。

3、教学活动的氛围。

氛围是充盈在师生交往与活动中间,体现在课堂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中,完全可以被当事双方与观察者感知的客观存在,是一种可以左右课堂教学活动效能的关键因素。

积极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是让每个参与者身处其中都感到安全、亲切、有归属感的。“无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4、教学效能。

效能检查可以有三项指标:

一是问题解决的程度?

二是解决问题的代价如何,投入产出比例是否恰当?

三是看能否引发继续学习的意愿,能否促进发展,具体地说是能不能带来新的问题,能不能启动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活动?

5、创造性增值。

一堂好课,应该是能够体现出教师个人特点的课,也是与此时此刻实际密切结合的课,是有某些创新尝试或灵感火花的课。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