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起来
跳起来
喻俊仪
我有一个朋友,初识他时,他是桃江一所乡村学校的老师,若干年前,他与我同获本市散文大赛一等奖,我们在颁奖典礼上匆匆见过一面。
再有联系,是他到《益阳日报》任副刊编辑之后,我投去的稿件,不时被他编发,不过,我始终没有注意那个版面的责任编辑是他。一天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他在那边轻声朗读:“最美丽的画面,是周未傍晚时村口的一幅剪影,青山夕照,犬吠炊烟,我的年轻清秀的父亲……”我一听,是我文章的一个章节。然后他就自报家门:我是高汉武。
我一下子就想起,好多年前,那个矮矮瘦瘦的青年,心里就有了油然而生的亲切与惊喜。我跟他打趣:是汉武啊!这么多年没见,一定长高了不少吧?这不,你都从乡村被移栽到了城市,还做了市报的编辑。
汉武在那边大笑:哪里啊!我还是当年那么矮呢,只不过这些年我一直在练习弹跳,希望自己能够跳起来,摘到树上的果子。
汉武老家的禾场边,有一棵老桃树。每年三月,桃花灼灼,映红了屋顶上的一小片天。桃花落了,汉武就盼着树上早些结出果实。果子长出来,等不到完全成熟,那些结在矮枝上的,就被眼尖手疾的小伙伴们抢先摘走了。小小的汉武站在树下,眼巴巴地盯着树上日渐稀少的桃,心里盘算着,是现在就摘来吃,还是等到果子成熟呢?母亲看出了他的心思,就过来安慰他:莫着急呀,树上还有呢,等桃熟好了,咱们再摘来吃,味道会更美呢。
可是,熟好了的桃并不全是汉武的,母亲要用它们换回针头线脑,换回油盐酱醋。不过,母亲会留几个在树上,让汉武自己摘来吃。放学回来,汉武将书包往地坪里一扔,跑到桃树下,摘下一个,在小溪里胡乱洗了,就囫囵吞进了肚子里。吃到第二个,才真正尝到了桃子鲜美的味道。有桃吃的日子,汉武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幸福。
最后剩下的那个桃,挂在较高的树梢上。汉武折腾了几次,怎么也够不着。他爬到树上,可是,那根树枝太细,承不起他的重量。他跳下来,搬块石头垫在脚下,伸长手臂,却还是差那么一点点。母亲做好了晚饭,从厨房里出来,见他满脸沮丧地站在树下,就慈爱地笑了:跳起来呀!只要跳起来,你就可以摘到那颗桃子了!
于是,汉武就跳起来,去摘桃。一次,没有摘到。两次,没有摘到。母亲在一旁给他鼓劲,叫他不要气馁。第三次,汉武后退几步,憋足了劲,冲到树下奋力一跃,终于摘下了那颗红润饱满的桃。
有了摘桃的经验,汉武开始尝试着去摘其他的果实。每一次,遇上较高的树枝,他都会奋力地跳起。日复一日,他的弹跳水平越来越高,收获的果实也越来越多。汉武离开《益阳日报》后,便去了武汉,先在《打工》杂志社任编辑,现在《知音》杂志社。做编辑的同时,汉武的文字也不时出现在全国各大报刊,并有不少篇目入选各种文集。
有一天,我看到《阅读与鉴赏》登载了汉武一篇文章,便将他的名字指给女儿看,告诉她,这个叔叔是妈妈的朋友,个子很矮,却能摘到挂在高枝上的果实。女儿很是佩服,却又有些不解:他怎么这么厉害呢?于是,我便给女儿讲了汉武摘桃的故事。女儿听过之后,沉思了一会,就笑了:原来,他也不是特别地厉害呀,只不过,他会跳起来,还比别人跳得高一点。
(喻俊仪,女,自由作家,湖南省作协会员,县粮食局干部,本校高三602班刘凯宁同学家长。八十年代开始业余文学创作,以散文写作见长。其多篇作品曾入选《华夏散文精选》、《中华文学选刊优秀作品选》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