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世界历史知识结构与线索概览

来源: 日期:2009-04-07 作者:chenfang 浏览: 字体:

世界历史知识结构与线索概览
阶段一 1415世纪——19世纪初期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总特征

资本主义兴起并初步发展,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反封建斗争兴起和展开,资产阶级在一定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封建主义渐趋衰落,但封建势力依然强于资本主义力量。

③世界由相对隔绝孤立到开始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

东西方差距开始拉大。

生产组织基本方式

手工工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经济思想

重商主义(兼保护主义)

革命共性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是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
任务:要求推翻旧势力(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

力量: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这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

规模:只发生在少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

方式:采取起义、革命战争的暴力方式来夺取政权,然后利用掌握的政权运用法律手段确定治国原则,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
进程:革命前都进行较充分的思想或舆论准备;革命中曲折多变。

国际关系

总特征

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在欧洲,英国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这一状况持续到20世纪初)

矛盾冲突焦点

西、荷、英、法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主要矛盾变化

17世纪中期以后,主要体现为英法矛盾

殖民扩张特点

以军事征服为主要方式,通过种族灭绝、血腥掠夺、奴隶贸易等积累原始资本。

民族解放运动

基本任务是摆脱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如尼德兰、美国、拉美各国。

中国历史概况

特点: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同其他东方国家一样,与西方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

相关史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出现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停滞;西学东渐;受倭寇、荷兰、葡萄牙等侵略影响,渐行闭关政策。

阶段二  19世纪初——19世纪70年代(蒸汽时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总特征

工业革命逐渐完成,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同时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当时的历史主流。

生产组织基本方式

工厂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

政治要求

扫除封建势力及其残余,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或分享政权。

国际关系

总特征

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在欧洲,英国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这一状况持续到20世纪初)

矛盾冲突焦点

争夺欧霸权。如欧洲国家与法国的战争;英法与俄的战争。

国际关系格局

维也纳体系(18151848年)

美国外交政策

门罗主义(“美洲只美洲人的美洲”)

英国外交史实

(以均势政策为指导,英法关系为主体内容)。纠合“反法同盟”击败法国;维也纳会议上限制法国;18541856年联法对俄克里米亚战争;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殖民扩张特点

经济侵略为主要方式,以抢占市场、原料地为目的;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冲击落后体制。

民族解放运动

主要特点是既抵抗侵略,又反抗本国封建统治,即反殖反封建。高潮在欧洲和亚洲,如希腊、比利时、匈牙利等冲破维也纳体系的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

主要特点

政治斗争,暴力革命,一定的组织性和国际性。如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六月起义;巴黎公社革命。

主要任务

保护、解放无产阶级,消灭阶级压迫。

革命理论

马克思主义

国际工运组织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协会。1864年建立。

中国历史概况

两次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的签定,使中国门户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资本主义产生;先进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阶段三 1 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电气时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总特征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逐步走向成熟。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生产组织基本方式

垄断

经济思想

垄断主义

国际关系

总特征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在欧洲,英国始终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主要方面,成为列强争霸的主要对手。

矛盾冲突焦点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主要矛盾变化

英德矛盾上升为一战前的主要矛盾。(之前主要是英法矛盾)

美国外交政策

泛美主义(“美洲人民利益一致”)

英国外交史实

利用法、俄与德国的矛盾,组成协约国,并在一战争中击败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加紧对拉美的渗透,参与瓜分非洲和中国等。

殖民扩张特点

资本输出为主要的经济侵略方式。政治上直接征服,与地方封建势力勾结,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

主要特点是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即反帝反封建。如“亚洲的觉醒”;日本改革和独立;非洲反帝斗争;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

主要特点

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和经济斗争为主。

主要任务

利用民主权利建政党、组织,团结积聚力量,做思想组织准备。

革命理论发展

列宁主义

国际工运组织

第二国际

中国历史概况

列强加剧侵略,导致一系列边疆危机出现;既而瓜分中国,加剧资本输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如义和团运动;西方先进科技和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引起中国社会大变革,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段四 一战后——二战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繁荣与危机、动荡与稳定、自由竞争与国家干预并存。

国际关系

总特征

主要体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调节和瓦解。国际关系中心舞台开始向两侧伸展。

矛盾冲突焦点

帝国主义同苏俄及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各国同法西斯的矛盾。

主要矛盾变化

一战后主要表现为美英矛盾。

国际关系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美国外交政策

中立和逐渐放弃中立。

英国外交史实

巴黎和会上,惩德防法;20年代,扶德抑法。抵制美国。伙同协约国企图颠覆苏维埃政权。面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二战期间,联合苏、美共同打击法西斯。

殖民扩张特点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重新瓜分世界,加紧殖民压迫。

民族解放运动

主要特点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结合,相互推动促进。如中国的“五四”运动。30年代后以反法西斯为主要任务,如中、朝、西、埃塞俄比亚等。

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

主要特点

无产阶级新型政党建立并走向成熟。有力的配合和支援了民族解放运动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主要任务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国际工运组织

第三国际(是世界性共产党)

中国历史概况

列强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深化;人民的抗争和探索出现新变化,如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中共诞生,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处境艰难。

 

阶段五 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

总特征

经济恢复、发展、滞胀,继而持续稳定。民主政治趋于完善。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加强。

国际关系

总特征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六、七十年代后,逐渐呈多极化趋势。

矛盾冲突焦点

帝国主义同苏俄及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30年代后主要表现为各国同法西斯的矛盾。

主要矛盾变化

两大阵营对峙 美苏争霸

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 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

美国外交政策

霸权主义

英国外交史实

由于大国地位下降,同法国等步调趋于一致,推行追随美国的战略,如配合“冷战”,加入“北约”。6070年代后,力图摆脱控制。

殖民活动特点

发达国家利用金融优势控制国际市场,力图维持不公正的政治经济旧秩序。

民族解放运动

主要特点是联合反帝、反殖、反霸,争取建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并最终崩溃。

国际工运和社会主义运动

主要特点

经历了迅速发展、动荡、挫折,探索中曲折前进。

主要任务

稳定与发展

革命理论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中国历史概况

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前进;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