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提高综合素养 叩响成功大门

来源: 日期:2009-04-08 作者:wmtah2z 浏览: 字体:

提高综合素养  叩响成功大门

——怎样教会学生“读、说、听、写、思”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蒋童花  

[摘要]: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只有通过听说读写思的训练,学生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才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当今竞争社会的能力,我们的“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从而达到真正使学生学习时“断乳”并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本文作者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从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出发,就如何真正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思提出的一些建议写成此文。

[关键词]:理念  倾听、敢说、会说、朗读、快乐写作、多思善想、综合素养

当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时,教育界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如甘霖雨露,使师生们经历着一场教学理念的洗礼,作为站在新课改前沿的一名高中教师,我亲身体验着它给我们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震撼,新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对于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全面而又协调、自由而又充分发展的人才是相一致的,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所谓正确理解祖国的文字,就是听、读的能力,所谓正确运用祖国的文字,就是说、写、思的能力。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地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写、学会思,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不仅积累丰富的听说读写思的经验,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一张铁嘴,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的境界,具备声声入耳,出口成章,心领神会,倚马可待的优质水平,我想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毕生追求的,也是新课改的真正目的,同时也是与我们高中语文“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相辅相成的,我把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如何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听说读写思的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权当抛砖引玉吧。

一、更新理念,大胆放手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短短的45分钟这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呢?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更新理念,大胆放手,还学生自由的空间。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老师总是实践着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面对的是一些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自己的思想的高中生,但他们仍会把他们当作还没“断乳”的孩童来对待,总是担心自己哪一点知识没到位,学生就不能面对问题,殊不知,学海无涯,你能包办得了吗?为什么不授之以渔,为什么不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让他们终身受益呢?其实对一些学生已懂的知识,不要因放心不下而再三重复,尽量节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也可利用一些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教学,减少费力的解释说明,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听说读写思是水乳交融的互相促进的,只有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二、创造条件,学会倾听

一个语文素养高的人必定是一个会倾听的人。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吸收,并学会融会贯通,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呢,我一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训练。

1.生动的课堂  让学生乐于倾听

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常常是让学生信服的一个关键的原因,但作为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应该更是使学生对你仰视的前提,作为处在边远山区的老师和学生来说,普通话应该是令我们汗颜的东西,每每听我们高二备课组谌勇老师的课,我们都会对他的纯正的普通话交口称赞,我想他用自身的优势营造的良好的听的氛围应该是他的学生能专注于课堂、认真地倾听从而获取知识的一个原因吧,如果在这样生动优美的课堂上,教师还能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必然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如果老师还能旁征博引名篇名句、优美诗文,这样学生常常会感受到老师不仅是在讲课,更是在进行表演;自己不是在听课,而更是在进行欣赏,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谁不喜欢听呢?在几年的潜移默化中,在主动地倾听中,学生的情感也在熏陶中不断产生和丰富起来的。学生听的能力也会在这种不知不觉的美的体验中得到提高。

2.范文朗读让学生善于倾听

教师范读或运用录音范读,让学生倾听,把握课文大意,解决老师预先设计的问题,也是让学生在美的感悟中提高听的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办法。因为听读时会凝神屏息,学生能使借助听觉形象进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在聆听范文的朗读中初步去感受课文所带来的美。朗读基本功过硬的教师可自己做导演,教师声情并茂的范文朗读会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与学生的距离。当然也可采用录音朗读,因为录音教材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听觉,与文字教科书这一视觉相比较,具有自然语音质感的录音范文朗读,是有声的教科书。再说录音教材经过表演者对发声进行再加工,在情调语态的表达上更富于魅力,它优于一般教师的朗读。当然我们现在更先进了,对于很多经典文章,我们常常从网上下载像濮存昕等大师的朗读让学生欣赏,让学生在听中感受美。记得上李白的《蜀道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濮存昕老师的范读让学生在听中感受李白的豪迈和清新隽永的风格,那真的是一场听觉的盛宴,朗读已经完了,但学生仍沉浸其中至少有一分钟没说话,之后才爆发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想不要再用太多的语言去解说,在这场听觉的盛宴中,同学们已感受了太多,已得到了美的享受和陶冶。

三、创设情境   敢说会说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新课标要求学生说话做到:在内容叙述上注重完整性、条理性;在描绘上,做到生动而形象;在口头表达上,力求清晰而流畅。说话与听读写思是相互关联、互为促进的,的能力加强了,听读写思的能力才会提高,所以注重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让学生敢说会说呢?

1.创造说的情境

在当今竞争社会能说会说善于展示自己已成了想成功的青年人的必须,但中国人“内敛”的性格使大部分人都没有毛遂自荐敢于展示自己的意识,那么如何使学生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说并逐渐会说呢,这是一个为学生长远发展着想的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为了激发想说的欲望,我觉得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的情境。在课堂上,我常常会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说的欲望,从而激发说的兴趣,在我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在这种美的情境中常常敢说,然后感受能说给他带来的喜悦的;有时,我还会为学生放一段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享受这种会说、能说的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走出心灵的藩篱,不仅敢说,而且会说了。

2.营造说的氛围

在我们的“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实践中,我们都安排了“课前五分钟的讲演”训练时间,高一时学生可以有准备演讲,到高二时就必须进行即席演讲了,如今学生已经发展到以“焦点访谈”的形式在自定的主持人的引导下对热点话题进行探讨的阶段了。实践证明,在这个训练中,学生的说的能力明显在提高,学生演讲讨论的话题也在向深层次的拓展,由身边的一些小事,慢慢地向国际国内热门话题推进,像这学期同学们对经济危机的探讨,对“躲猫猫”事件的审视,就在昨天他们探讨的话题越来越紧靠时代的步伐已经探讨到了委员们提出的汉字删繁就简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还规定每班必须定期召开辩论会,让学生担任活动、会议的主持,开展实践调查,独立完成交际任务等,或训练用普通话流畅地、有表情地说出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件事情、一点感受,使其口头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让能说、会说的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感受一种成功的喜悦,在享受说的成功的喜悦中,学生的读写思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多样解读   读出美感

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读中要培养学生独立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对作品的鉴赏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如果在训练中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美的体验,那会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保证时间,多样解读

我们学校的“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要求我们每节语文课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泛读或者领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它们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教学时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教学目的选择读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教学《新闻的阅读与实践》时,我们主要侧重于让学生默读,在默读中获取信息;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赏析》时学生朗读的形式就多种多样了,特别是教学“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时,学生就主要在朗读中感受,在感受中提高了。

2.认真指导   读出美感

学生有朗读的意识还是不行的,学生还要会朗读,要在朗读中读出美,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吕叔湘先生说: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就是对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要使学生感受到美,教师就要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准确的发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起伏变化等,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朗读能力。

文本创造的情境美只有通过用心地朗读才能体会得到。教师在指导朗读后还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规范而丰富的情境中。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各种现象,从而得到丰富的感受,从而提高感悟能力。如:在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时,即可让学生放声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创造的意境美。再如,在学习诗歌时,即可让学生闭上眼睛诵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咀嚼回味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在头脑中反复感知、再现、体味,最后达到顿悟,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境自然就体会到了。通过读的训练,学生的听说写思的综合能力也就自然得到了提高。

四、兴趣引领    快乐写作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研究过程中,作文一直是焦点。我们一直坚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作文训练,让学生在写作的成功体验中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重在鼓励   兴趣引航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确实兴趣是培养能力的巨大动力。但是学生的实际情形是90﹪以上的学生害怕写作,在写作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感觉作文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或者在作文时,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会出现思路中断,无法选材立意的现象。久而久之,对作文就会失去兴趣,当然也就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激发创作的热情,变要我写我要写,增强写作的主动性,把写作变作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因此我在布置作文或指导作文时,常常会设置学生熟悉的情境,选择学生有话可写的话题让学生写作,我教的班级是艺术班,这些活跃的孩子们很有艺术天赋,但文化功底稍微差一些,因此他们更加害怕写作,写的作文也很难达到一定的层次,但是我想既然他们的艺术细胞如此丰富,写作潜力应该也是无限的,于是每次写作之后,我一改以往总是尽职尽责地去发现学生文中的不足然后认真地给他们找出来的做法,而是用心地去发现学生作文中闪烁的火花,然后一点一点地记下来,再在分析作文的时候真诚地表扬他们,学生在体验到了写作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自然就提高了写作的兴趣,记得一位学生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写道:“老师,以往的我总是自认为是文思枯竭永远都无法与写作为友的学生,是您的鼓励让我挖掘我创作的火花,让我能信心百倍地走入高考,直面作文,谢谢您……”,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时,一切问题便都迎刃而解了。

2.积累素材  多样写作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这就为学生成功写作奠定了基础,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写作素材,没有源头活水,学生单有写作的热情还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课题小组就结合听说读等能力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学校每天收看的新闻联播是鲜活的素材,每月规定的阅读一本名著中就有取之不尽的营养,每天坚持的“课前五分钟”既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素材,每星期一次的课外阅读时间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了素材之后,学生的写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有每周一次的作文辅导课,有“心灵之窗”既为师生沟通提供平台,又能使学生写下自己的心声,还有与文本对话的片段写作或仿写,学校还有文学社组织一系列的文学沙龙等活动,当学生的作品见诸报端是,学生在感受着写作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自身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提升。

五、多思善想   全面提高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能让学生积极思索能有创新火花闪现的问题,并要给学生思索的时间,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有独立思索——小组合作探究——质疑析疑阶段,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不仅在思索,而且通过合作等阶段,又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语文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个单一的提高某项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听说读写思互相促进,水乳交融,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提高,才能真正地叩响成功的大门。语文教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我想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我们的“新课程下语文断乳式教学”课题一定能开出璀璨的奇葩,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一定能真正地得到提高。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