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浅析安化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建议

来源: 日期:2009-04-09 作者:陆继新 浏览: 字体:

浅析安化县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现状及建议

安化二中  陆继新

 

[内容提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谁也不是权威,人人可以大胆地探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现状很不令人满意,还存在许多误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现状,建议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结构性突破,其在实践层面的发展状况备受教育界关注。湖南省自2007年进入新程以来,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在各级学校中全面启动和实施。我们通过调研,对安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基层学校的发展现状做了初步了解,希望籍此为该课程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参考。

一、现象分析

在调研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各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上倾注的精力和成型的经验存在一定差异,但目前就大多数学校而言,学校在着力推进课程建设的现阶段均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现象:

()课程建设已提上诸多学校的工作日程。

我们湖南初中新课程已实施五年,高中课程也已实施一年多,许多学校已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试验,一些学校还成立了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并建立了相关的管理督导机制。如安化二中在校长的带领下在进入新课程之前就开始全方位思考,教师全员动员,校长提出了“抓住机遇,实施课改,实现学校又快又好发展”的战略口号。安化一中、安化十二中、安化五中等学校也在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推进策略,在专家的引领下搭建了学校课程发展小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程研讨活动,并正在逐步形成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良好环境。

()教师的课程意识正在加强。

近一年来,我市所进行的通识培训已经对学校教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们基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需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课程理论水平;教师在面临新课程改革时,除了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外,还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总之,教师自身素养的发展能否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

虽然教师们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经形成了基本的认识,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主动表示愿意承担该课程的建设工作,但是,作为长期从事学科课程教学的教育者,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学科课程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因此,他们在课程开发能力等方面仍然感到底气不足。

()课程开发的技术正在形成校本化趋势

在我们安化,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开发技术流程正在探索中,学校一般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课时安排、教师配置、活动设计、组织管理、学习评价等关键性操作环节形成自己的思路和做法。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大多数学校对现有的课程实施常规与课程动态发展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体验深刻,课程实施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存在及其发展对学校传统的封闭式课程管理体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已有的课程建设过程积淀了一定的课程资源

大多数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积淀了一些主题活动案例,如安化一中的“安化矿产资源调查”、“ 资江河水中Ca2+Mg2+的浓度测定”;安化二中的“茶文化研究”、“学校周边网吧状况研究”、“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的调查”、“安化县农村耕地现状的调查”、“走近家务劳动”、;安化十二中的“安化民俗探究”;安化五中的“我与好书交朋友”等等。这些案例一方面真实地再现了学校课程建设的真实过程,同时也为学校进一步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源支撑。

此外,个别学校还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及社会资源,相应地开辟了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学生开展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文化条件。

二、问题诊断

调研显示,虽然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成功做法和良好前景,但同时也折射出学校在某些课程建设问题上的缺失与不足,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发展的关键所在。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不一

不同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问题;(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包含的几大领域的关系问题;(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近期效益之间的矛盾问题。由于上述理解上的差异,也势必导致不同学校在课程实施方面行为表现的不同。

此外,部分学校还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到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中来,只是在较为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对于这门课程在引领学校课程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所担负的重要责任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中潜在的一种危险。

()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所赋予他们的开发要求间还存在差距

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师缺乏课程理论的功底和课程开发的经验,而繁忙的教学工作又使得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来弥补这些不足。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还有待在课程开发的行动研究中逐步得以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需要进行校本开发的课程,它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独立地设计和开发课程,而且,由于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的特点,加大了实施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对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从课题或任务出发,设计出较为灵活的活动方案,而且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关键性问题都需要有多种可行的措施,而不能仅停留在方案设计的层面。

()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还不能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发展的需要 。

课程管理是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发展进程。

(1)学校的课程制度保障欠缺。 目前在大多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非常稚嫩,非常容易受到学科课程的冲击和取代,学校需制订相应的课程保障制度促进其健康成长。如制定任课教师课时津贴发放办法、任课教师管理和考核办法等。

(2)学校的课程资源不清。 明确学校课程资源是形成学校课程文化的前提,但多数学校对自身的课程资源缺乏科学的调查和理性的分析,对学校课程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危机认识模糊,这势必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增加了难度。

(3)学校的师资配备较为单一。 有些学校任教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不是单纯由班主任担任,就是单纯由某一门学科教师担任,任教的教师资源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活动教学的基本需要。因此,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分工迫在眉睫。

(4)安全责任隐患依然存在。目前学校在安全问题上的做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外活动机会,二是对学生的外出活动放任自流、措施松懈。学校需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学生在顺利开展活动的人身安全,如开辟实践活动基地、建立外出活动制度、开展家校联合教学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实效与课程目标的实现之间出现偏颇

大部分学校已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学校的课时计划中,但实际教学实效还远不能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究其原因主要由这样几个方面:由于这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促使教育者们对这门课程所寄予的成功意识相当强烈,因此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朴素的、自然的课程价值取向还不能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所包含的不同内容的受关注程度不同,研究性学习受到青睐,且内容间的相互渗透不充分,导致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获得和对自然、社会的整体认识等方面的发展缓慢;指导教师由于受学科教学习惯和背景的影响,对学生活动所涉及的关键性环节的指导力不从心,致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放任自流之嫌;有些学生因为长期处于分科教学的状态之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于是对这门课程产生敷衍应付的心理,主体作用不得发挥,这种问题在学段较高的学生中较为常见。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仍显苍白。

课程评价是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从调研情况来看,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仍然是制约这门课程持续向前发展的瓶颈。课程评价的严重缺失阻碍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有许多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权威性著作都对综合实践活动所包含的各个领域的评价作了宏观性描述,如评价要坚持怎样的原则,评价的类型有哪些,但都没有给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细则,这给学校提供了校本开发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学校发展综合实践活动带来了压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校本开发力度有待加强。

三、推进建议

()学校推进建议

学校作为课程决策行为发生的主体,需要用科学、理性的视角来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

1.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终是追求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

学生发展:

①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走进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

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增强实践能力,并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③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形成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④引导学生发展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开拓视野,树立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

教师发展:

①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从而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②引导教师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改善知识结构。

学校发展: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课程建设格局;提升学校品质,建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坚持校本开发的理念

针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学校教学资源配备、社会可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文化环境等提出一定要求的特点,学校需摒弃盲目套用一些先进经验的做法,努力把本校的课程建设目标确立在育人的层面上,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因校制宜,整体规划,逐步推进。

在校本开发的过程中,强调根据本校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等,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活动方式、设计活动内容达到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建立校内评价机制,形成课程发展的良性循环;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品质养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生存能力的提高,坚持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在发展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争取做到根据学校在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课程方案、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

3.务实、理性、科学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实事求是的原则

学校需认真分析本校的教育资源、周边环境及文化资源、社会可利用资源以及学生的学力基础和个性化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规划课程实施。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与指导教师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扎实有效地开展活动。

(2)因校制宜的原则

学校需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周边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开展活动。尤其在研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学校或居住地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题研究,杜绝好高骛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因材制宜的原则

主题活动的确定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基础和个性爱好。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反思,帮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中的疑惑、猜想转变为可研究的课题,并在论证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4)过程为主的原则

学校需采用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和课程评价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关注过程、注重探究。学校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手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活动档案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情况记载表等等,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现、方法进行记载和及时评价。此外,学生评价可采用个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学术委员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档案袋评价、活动性评价、成长性评价为主,激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注重实践、服务社会、善于合作、乐于研究等基本素养。

4.建立专业化的教师培训、管理、指导队伍

基于学校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学校可按如下模式进行人员配置:

成立由校长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领导核心、教科室主任(或教务处分管主任)、学生处主任、年级组长、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组成的课程指导小组,并确立领导地位与作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岗定位。怎么样分工呢,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领导核心,指挥教科室主任、学生处主任和年级组长,要求教科室主任对研究性学习拿出具体方案并给予人员研究性学习教学人员配置,成立研究性学习教研组,每个年级可设一个专业业教师进课堂按课表上课;要求学生处主任组织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要求年级组负责具体实施并根据本年级实际情况提供创新建议,关键在于年级组落实,如果年级组的管理人员不能与领导核心的管理线路保持一致,那么你的所有政策都是无法保证执行的,你的管理也是失败的。

5.建立校本化的课程评价制度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行为的缺失,将势必导致课程的发展逐渐远离目标、走向形式。学校需通过大量评价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分工制度、考评制度和培训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能、要求和考评办法,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分级考评;

(2)采用多元化、激励性、动态性的评价方式,评价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活动过程;

(3)建立指导教师管理条例,指导教师资源使用、管理条例等;

(4)建立指导教师技术资格认定制度、指导制度、工作量核定与考核制度;

(5)建立科学有效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管理方案和学习评定操作流程。

()区域推进建议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域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其在全面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1.成立课程指导小组、强化职能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校本化开发的课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门课程的建设应是学校行为而不只是教师的个体行为。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教研室也需成立相应的课程指导小组,强化其监督、指导和服务等职能,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性发展。课程指导小组应具体承担以下职责: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宏观决策指导;为学校教师提供阶段性培训和指导服务;对学校的课程实施状况进行督导等。

2.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

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关系和责任,既要为学校创设课程开发的必要空间和条件,又要确保学校坚定不移地实施该课程。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需出台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专兼职教师培训考核制度》及《课程建设质量监督制度》等相关政策。通过政策的进一步明示,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发展,激励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保持热情,促进教师对课程内涵的深刻理解与专业发展。

3.以学校为单位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

课程指导小组除了组织项目学校进行开题、中期评估和结题等阶段性活动以外,还要定期与项目学校一起就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活动,确保课题研究真正能够成为学校实现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项目学校需不定期地开展区域内外学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以谋求学校在课程建设上的共同发展。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