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安化二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细则

来源: 日期:2009-04-09 作者:陆继新 浏览: 字体:

安化二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细则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导)》的规定,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 “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其中包括研究性学习等四部分内容,这是第三次全教会关于素质教育“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精神,在高中教育改革中的具体体现。为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我校决定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该课程将作为我校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从20079月开始施行。

一、课程目标:

1、对学生:

1)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

3)培养自主意识、团队意识、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2、对教师:

1)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和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动态地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创造轻松的对话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二、实施办法

1、成立研究性学习工作小组。

确定 “学校——年级——班级”三级管理制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研究性学习进行宏观协调和指导。教务处协同年级组成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工作小组,负责针对各年级具体情况制定实际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开展和实施计划,发挥年级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注意加强对指导老师的督促和管理。

组长:詹谷明

          副组长:刘仁先、陆继新、方建中(各年级组长)

            组员:肖红娟、龚佳宜、周章玉(各年级组干事)

2、以班为单位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

        组长:班主任

      副组长:副班主任

    指导老师:各班任课教师、家长、专家

班主任在年级组的宏观调控下制作出指导小组成员表、由年级组制定研究性学习授课表,年级组在常规检查中按课表落实到位。

 3、以班为单位抛出课题并组建课题研究小组。由指导教师提出研究课题,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并向学生公布。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按4-8人一组组合成课题小组,并推荐小组组长。小组成员的构成应考虑结构的优化和集体行动便于联系。

 4、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根据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根据社会和身边的热点;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从教师提供的课题选择1个题目,也可以小组自定题目,聘请指导老师,上报班主任,年级组组织评议和协调。

科代表将本班课题进行汇总并登记。(表格制作见附件一  研究性学习课题登记表)

5、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共同设计研究方案,课题小组作出开题报告。

6、开题评价。指导老师对开题报告打分,记入“研究性学习评价记录表”。(评价方法见附二“安化二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记录表见附件三)

7 实施研究。

指导老师对课题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审改进后,各小组开始对课题进行研究。小组独立实施,教师监控、指导。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推动学生课题研究。

小组的活动是在规定时间里分开进行的,这给管理带来困难。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小组必须将活动的详细安排,书面报告班主任。班主任要交代有关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注意事项,必要时指导教师要参加活动。每次活动结束,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填写活动情况报告表。指导教师及时掌握活动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做法。

整个研究过程要在结题前安排一个课时进行过程性评价,分数记入“研究性学习评价记录表” (评价方法见附一“安化二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8、形成调查报告。

最后的调查报告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作为小组的最后活动成果。活动结束,个人进行小结写出调查报告并上交小组长,在此基础上小组总结。小结及总结都要上交指导教师。

9、结题评价。

学生最终成果要按小组在班级进行交流,答辩,班级指导小组对其打分,分数记入“研究性学习评价记录表” (评价方法见附一“安化二中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案”)。

10、确认学分。

本门课程的成绩是综合评定的,其成绩不应只看结果,而应重过程,由班主任结合指导教师按规定的评定办法给予评定。评定成绩应讲究方式,多鼓励,促进学生积极向上。

11、组织年级报告会。

各班选择比较好的课题小组,参加由年级组织的全年级报告会,实现成果共享。

12、汇编优秀案例。

教务处根据年级报送的方案、总结,择优汇编成册。

   

四、阶段性活动安排

    1、准备和宣传动员、成立课题小组、确定课题阶段(20079月份)

1)组织教师学习和了解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和动态。

2)成立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班主任制作出指导小组成员表和授课表。

3)班主任在班上作思想动员和学习基础知识,可邀请有关导师作指导报告。班主任明确一个学生为科代表,完成一些日常事务。

 4)指导教师开始为学生准备一些课题。

  5)各班和各学科对学生进行宣传和动员,组织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基础知识、布置指导老师拟定课题。

6)各班组织学生划分小组并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登记表。

7)各课题组组织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8)各课题组填写开题报告,指导老师进行开题评价,分数登记。

    2、活动组织阶段(200710——11月份)

1)各课题小组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小组对各自的课题组进行可行性评审并对研究方案进行改进。

2)各课题组利用节假日按实施方案开展实际的调查研究、查阅材料、收集信息,指导教师、班主任进行过程监控。

3)各课题组向指导老师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上交阶段性小结。

4)指导小组对各班进行检查,反馈实施情况。

   

3、结题阶段(200712月份)

1)各课题小组认真总结、整理材料、撰写总结性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指导报告、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小作品等。

 2)结题前对各课题组进行过程性评价,登记分数。

   

4、组织答辩、学分认定、汇编、展示阶段(2007年元月)

    1)按班级进行成果答辩,组织评分、评奖、展示。

    2)选择参加年级报告会。

    3)进行成果汇编。

 五、课程管理

1、学校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监控和评价课程和各类人员的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务处(含业务指导组):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的课程实施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和组织校外专家的讲座,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年段组。

3、年级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级组内各班班主任和学科指导教师,在整个"研究性学习"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它根据学校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统一安排,具体落实本年级的学生课题研究计划,在课题实施的每个阶段,及时提出和布置对各阶段工作的具体要求,安排辅导报告,培训教师并检查督促其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以规范学生的研究活动等。

4、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课题进展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关注学生在课题实施中的态度和表现,调动学生投入课程的积极性等。

5、学生课题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同学参加课题研究活动,安排小组人员分工,真实记录每次活动情况,主持小组活动和组内评价,及时向老师反映出现的问题等。由于有了明确的职责要求,哪些问题应由谁来负责处理就比较清楚,这对课程的有序进行十分重要。

我们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过程分成不同的阶段以后,根据每阶段课程实施的不同内容,学校一方面制定每阶段的工作日常进度计划,一方面又不断调整和完善有关的课程管理规定,并要求各教师指导小组都制定各自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考核指标,鼓励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与交流,创出各课题组特色。

六、课程管理要求

在课程管理上,学校要求师生各课题组活动要做到:

1、按功课表安排,学生每周要在固定的活动时间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任何学科不得占用;教师在每周学生活动前必须固定一个小时时间集中备课研讨;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全体课题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交流研究学生课题研究的进度、成功的做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由学校解决的问题,并针对一些共性问题,集体会诊,共商对策。

2、要求学生课题小组人员固定,成员间各自有明确的分工,如有外出活动必须事先请假,并达3人才能成行;教师小组内部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对口检查、管理和指导学生课题组的活动;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分头下到各教师课题组,参加每周的教师备课活动。

3、教师指导小组必须在课程正式启动时,完成对课题研究范围的总体教学设计;教师在每周学生活动前,分别通过集备课和个人教学设计,明确本周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每次活动前必须要有活动计划,以确保活动的目的性,在每次活动后要填写活动记录表,按时交给指导教师。

4、小结在每一阶段活动结束时,学校都要求师生各课题组作小结。同时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强对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有效调控,尽可能使研究性学习少走弯路。

5、规定每个教师指导小组在学生开展活动前必须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时间不定,主要讨论本周活动的内容和预期目标、学生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预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等,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教师指导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各司其职,除了利用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外,组内进行可以进行如下分工:一是组织者:负责教师课题小组每周的备课活动和对学生每周活动的管理,尤其是学生外出时的管理;对每次备课做出客观的评价,并负责指导和检查学生活动记录;二是资料员——负责小组资料保存、分析和归类,并指导学生的资料收集工作;三是信息员——负责指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及多媒体制作等工作。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可任一职,也可兼职。此外,每个教师每学期完成6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工作,随时记录每次指导学生的内容、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自己知识更新的情况和课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等,以便学校及时了解每位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课程实施的真实情况、知识更新情况等。这一工作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年终个人考评的依据。

  七、其它有关规定:

1、授课安排:

各班每周一节的研究性学习课由年级组制定出授课教师安排表上报学校,年级组根据安排表督促落实到位。

2、教师工作量:

根据指导教师实际工作情况,在期末结题后给予适当课时补贴,由领导小组确定课时。

3、校内设施、设备使用:

校内的图书馆、电脑室,各科指导室等向高一年级学生开放,尤其是周日下午要保证使用。特别安排由指导教师提出,再由教务处安排。

4 奖励与评价

学期末对“研究性学习”指导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将“研究性学习”指导工作的成绩纳入教师考核评价参考。

 5、学分制管理:

    原则上要求学生每个学期参加一个专题(项目)内容的研究,三年内一般要求完成5个专题(项目)研究,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每完成一个课题研究,基本合格获2个学分,成果优异可获奖励加分(12分),高中三年完成15个学分。

安化二中教务处

20079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