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高中生物课标教材选修模块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来源: 日期:2009-04-09 作者:陆继新 浏览: 字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模块的教材,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册。 同现行的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全一册相比,新教材发生了很大变化。每个模块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适于不同的学生选修。那么,各个选修模块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在教学中应当如何把握?本文拟就此谈谈个人的想法,供老师们参考。


一、 选修模块教材的特点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中“‘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是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围绕生物科学技术在工业、农业、医疗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科技在社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按照课程标准编写上这三个模块的教材,自然也就具有不同的特点。


1.生物技术实践


翻开《生物技术实践》这本书,你会发现它跟传统的教材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即没有章和节,而是由专题和课题组成的。这并非是编者要标新立异,而是意在体现课程标准对本模块的要求。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模块是实验课”,“对学生的要求是在自学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进行口头交流,相互讨论。”教材按照这一要求,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归纳为6个专题,专题下设若干研究课题,由学生选做其中5—7个课题。


本模块的主要特点是突出了科学探究和操作实践,兼顾了背景知识和科学原理的介绍。


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本模块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先安排操作难度较低、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的课题,再安排基础性的课题,然后才是对操作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课题。


在呈现方式上,各个专题和课题都遵循以下原则:(1)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本专题所涉及的生物技术的价值,明白每个课题研究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兴趣;(2)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自主探究留下较充分的空间,避免让学生“照方抓药”;(3)鉴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须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并通过画出操作流程图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探究思路,操作中须特别注意的地方给予适当提示;(4)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各课题的编写基本都按照以下模式进行,视课题难易程度略有调整。



2.生物科学与社会


《生物科学与社会》以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为主线,侧重反映生物科学在医疗、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为适应文科学生和直接就业的学生选学的需要,本模块在专业知识上广而不深,重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调查、讨论等活动,较全面地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产生的广泛影响,并运用相关知识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反思,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在呈现方式上,每章开篇安排“科技发展之窗”,综述生物科技的发展对相关产业或行业的影响。每节以“从社会中来”开始,“到社会中去”结束,正文中穿插“现实中的问题”、“资料分析”、“讨论”等活动,将生物科技的内容置于社会现实的背景之中,充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技术性内容多以流程图形式出现,一般了解即可的内容以“资料卡”形式出现,以便使教材内容简明易懂,层次清楚。各章基本都遵循如下编写模式。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在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上与《生物科学与社会》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本模块以专题形式介绍生物科技几个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更加重视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及其应用,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命科学的情感。


在呈现方式上,每个专题的开篇安排“科技探索之路”,综述生物科技相应领域发展的大致历程。各节大都采取先从生产或生活实际中提出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再展开有关内容。同《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一样,教材正文中穿插“资料分析”、“讨论”及“实验”等活动,旁栏配以启发思考的问题,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合作式的学习;不同的是,本模块关于原理和方法的介绍相对详细一些,在配有流程图的同时,还有一定篇幅的文字说明。尽管如此,本模块仍力求通俗,对生物技术的内容侧重于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对技术操作大大简化,有的以“生物技术资料卡”形式出现,供有兴趣的同学阅读。


由于各专题内容特点的差异,教材采取了较为灵活的呈现方式。基因工程的内容已有必修模块的基础,因此,开门见山直接叙述。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和生态工程则采取从生产或生活实际中提出问题,再逐步讲述运用生物科技解决问题的方法。《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则采取“论坛”、“热点问题讨论”等形式,为学生独立思考和相互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充分的空间。《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一节采用“问题—对策—案例”的写法,使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为体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每个专题结束前安排有“进展追踪”栏目,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搜集有关新进展的资料,练习撰写专题综述报告。



二、选修模块的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提出了七条教学建议──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全面落实课程目标、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加强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的教学、注意学科间的联系、注重生物科学史的学习。这七条建议十分重要,适用于高中生物课程的所有模块。对这七条教学建议的具体内容,这里不再简单重复,老师们可以通过研读课程标准来贯彻落实。下面仅针对三个选修模块各自的特点提出一些补充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选择性很强,学生可从教材中列出的16项课题中选做5~7项,即获得2学分。多选当然也可以,但不多得学分。教师可根据各课题的难易程度,核定每个课题的学分,这样,学生如果选择较容易做的课题,需要选满7项;如果选择较难做的,5 项课题即可。在指导学生选择课题时,要从实际出发,从学校现有条件出发(当然也不排除争取更好的条件),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赶时髦。本模块的实践性很强,因此,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指导学生做实验,而不是讲授。在指导过程中,应当尽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较充分的自主发挥的空间。对学生的实验成果,教师要给予客观的评价。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是为文科学生或直接就业的学生设计的,教学中主要应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复杂关系,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知识的教学宜广不宜深。对教材中“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现实中的问题”等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内容,既应当充分利用,又不要拘泥于教材,还应当广泛搜集当地当前的有关信息,补充到教学中去。此外,教材中的四章是相对独立的,教师可视情况对章节顺序进行调整。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的学习对象大多是有志于进一步学习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学生,生物学和理化的基础较好,因此,教师要重视其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发酵工程和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切不能将本模块教学变成泛泛的科普介绍。本模块有些内容较深,如何将这些内容深入浅出、通俗生动地呈现给学生,仍是教学中面临的课题。好在本模块的大部分内容与现行高中生物选修教材有较高的一致性,老师们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有关的多媒体资源也已经面世,只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够搞好本模块的教学。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