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木桶原理”改变了一个人

来源: 日期:2009-04-10 作者:谌勇 浏览: 字体:

教育随笔

“木桶原理”改变了一个人

谌勇

 

       一次在检查翻阅学生随笔时我看到一个学生在他的随笔中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最微小、最没用的。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应该活在这个世界上。在班级里,我没有优异的成绩,甚至是班上倒数几位,总拉全班后退,没有组织能力,没有任何特长,我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甚至少了我班级会更好……”

 

    看完这则随笔,我感慨万千,夜不能寐。我知道,如今的竞争异常激烈,现在的孩子,尤其是普高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承载了他们所不堪承受也不能承受,却又不得不承受的压力,内心极度痛苦和彷徨,在每天超负荷的学习生活使得他们心中的苦闷得不到及时的化解,他们焦虑狂躁,自卑而又叛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出现极端的举动。这是我们极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恰巧第二天语文课上一个学生在课前演讲中向大家介绍了著名的木桶原理:一个木桶由若干块木片箍成,但是这个桶盛水的多少并非取决于那些较长的木片,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我有意识地因势利导谈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并引用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广告语“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勉励全体同学都不断进取让自己优秀起来,这样让我们的班级一步一步地走向优秀更优秀,而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能有所作为,人人也必须有所作为!

 

    课后,我趁热打铁找这位同学进行了一次长谈。我进一步了解到,他初中就读于一所偏远的乡村中学,中考中以那个学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二中,可是到二中后没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成绩出现滑坡,尤其是英语严重偏科,这使他心里十分着急,加之自卑心理的影响,情绪十分低落。我帮他客观地分析原因,指出这种现象其实很正常,以前在比较小的学校,在比较小的范围比较相对优秀,但到大一点的学校后,身边的同学个个都优秀,于是你的优势不明显了,甚至还处于一种劣势。但实事求是地讲,不是你不优秀了,也不是你没有进步了,那是因为我们参照的系统更大了,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这是好事,他能让我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免得我们成为自以为是的井底之蛙。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妄自菲薄甚至自暴自弃!

 

    我建议他从细小的方面做起,每天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这样就能恢复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我还告诉他,作为老师我爱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并不因为成绩优劣而对他们有所偏爱和憎恶,同学们也是如此。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觉得他在悄悄努力着,尤其是开始在细小的地方为班级默默做些什么,看到这种变化我内心感到了一丝的安慰。

 

    在第二周交上来的随笔中,我发现他这样写道:“老师跟我的谈话让我突然觉得这世界是多么美好,在班集体中,虽然我的能力不强,但至少也能起些作用吧,比如在卫生打扫时我努力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能让班上少扣点分,甚至在睡觉时自觉守纪也能保证班级不会因我而丢分;在和同学朋友交往中我尽量不带给他们烦恼……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了,终于明白了,原来我也可以!”

 

    是啊,教育的智慧,除了对学生真正的爱和高度负责外,也许正在于能敏锐地抓住一些契机,或许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