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题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第小题3分,共45分)
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3.“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材料集中体现了( )
A.天主教会政治势力强大 B.天主教会凭借权力搜刮钱财
C.天主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 D.天主教会征收“什一税”
4.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卡诺莎晋见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5.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6.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马丁·路德 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 D.加尔文
7.马丁·路德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为欧洲国家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下列对其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
①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②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 ③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 ④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下图反映的是罗马教廷兜售赎罪券的情景。有关该图的历史阐释正确的是( )
①罗马教廷在德意志常常通过这种方式搜刮财富,故德意志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②对这种行为进行公开抨击的是《九十五条论纲》,这也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③这种兜售赎罪券的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这一历史事件是导致德意志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10.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11.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12.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13.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14.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16题10分,17题7分,18题8分,19题10分,20题10分,21题10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
——摘自《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造成“西欧中世纪文化低落”和“阵痛”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1分)
(2)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4分)
(3)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面临着哪些挑战?(5分)
17.16世纪,宗教仇杀之风弥漫欧洲。下图就是当时的一个典型事件:
请回答:
(1)此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
(2)此类历史事件发生的大背景如何?(4分)
(3)从此类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教训?(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材料二 ……所以我说: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任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2分)
(2)这些观点对德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6分)
20.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也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据此请回答:
(1)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的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及成因是什么?(4分)
(2)分析指出西欧宗教改革的性质和意义。(6分)
21.在欧洲宗教改革思想的影响下,16、17世纪英国也进行了宗教改革,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确立的教派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推行改革的国王有哪些?(3分)
(2)16、17世纪英国的宗教改革过程中主要矛盾是怎样变化的?试分析其原因。(7分)
参考答案:
1.D 2.B 3.B 4.D 5.C 6.A 7.C 8.D 9.C 10.A 11.D 12.A 13.D 14.B 15.D
16.(1)西罗马帝国的灭亡。(2)原因: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会形成东西两个中心,东西部教会相互攻讦。结果:到11世纪,东西教会正式分裂,东部教会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天主教。(3)政治领域:天主教会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权力受到挑战;经济领域:天主教会的经济特权受到社会各界的反对;思想领域:天主教会的说教受到人本主义思想的冲击。
17.(1)“圣巴托罗缪之夜”大屠杀。(2)16世纪时,欧洲发生宗教改革,出现许多新教组织,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矛盾尖锐;各国的君主和贵族利用宗教矛盾扩展势力,造成宗教派别之间的争论、迫害和战争。(3)信仰问题是不能靠武力解决的,应当提倡宗教宽容。
18.(1)因信称义,国家权力为神所授,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并支配着教权。(2)打击了天主教的权威;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德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9.(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
20.(1)特点: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在兴起之初,力量比较弱小。
(2)性质:是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意义: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事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1.(1)英国国教;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亨利八世、伊丽莎白一世。
(2)由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变为资产阶级和王权之间的矛盾。原因:①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的工具,要求改革。③加尔文教传播及影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