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
历 史 试 题
(选修Ⅰ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
1.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
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 )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2.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 )
①债务问题 ②土地问题 ③就业问题 ④海外市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
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表明梭伦改革
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
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 )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平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
民主制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
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7.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 )
A.农耕经济 B.法家思想 C.中央集权 D.轻罪重罚
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其目的是 ( )
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 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
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 )
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 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5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焚烧诗书 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
11.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打击了贪官污吏 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
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 D.三长直属于中央
12.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材料中的“帝”是 ( )
A.秦孝公 B.孝文帝 C.宋仁宗 D.宋神宗
13.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学会了选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了向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14.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争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下列关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改革都取得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都改革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16.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强烈反对,主要因为王安石的变法措施触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这些措施包括 (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保马法 ④将兵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假设你生活在宋神宗熙宁三年,若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 )
A..背诵诗赋词章 B.学习“四书五经”
C.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 D.依靠“恩荫”
18.下列变法改革中涉及学校教育、人才选拔方面的是 ( )
A.吴起变法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19.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
A.均输法 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 D.青苗法
20.对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
A.“理财”以农事为先
B.理财措施中增收节支同时并举,以增收为主
C.“理财”中尽量不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D.“理财”为变法之先,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1.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是 ( )
A.上帝 B.教会 C.《圣经》 D.教皇
22.通过宗教改革,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的宗教派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清教”属于
( )
A.路德派 B.英国国教派 C.卡尔文派 D.胡格诺派
23.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因信称义”。下列对“因信称义”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灵魂得救取决于表面礼仪 B.灵魂得救取决于心中的信仰
C.否定了教皇和僧侣的特权 D.以自律代替了他律
24.下列宗教改革的内容,属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所共有的是 ( )
①信仰得救 ②因信称义 ③简化仪式 ④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小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0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1,3,5 |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
|
500斗级 |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
骑士级 |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双牛级 |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
雇工级 |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
请回答:(10分)
(1)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2分)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作用。(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1,3,5 |
请回答:(10分)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推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材料二、三的作者对商鞅变法各持什么态度?材料二中的“务本”、“王制遂灭”各指什么?(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魏书·拓跋澄传》
材料二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慨:“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为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1,3,5 |
请回答:(10分)
(1)概括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产生的影响。(4分)
(3)严格地说,迁都洛阳非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但我们一般视其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二
材料三 宋代习武图
回答:(10分)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说明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3)分析三则材料之间有何联系。(4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慷慨陈词的核心主
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6分)
(3)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CBDB 6.BABDD 11.BBACC 16.CCDCC 21.CBAAD
1,3,5 |
26.(1)公平思想 财产等级制度(2分)
(2)实质: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主要目的: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4分)
(3)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门第,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其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总之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4分)
27.(1)法家 秦孝公的支持(2分)
(2)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4分)
(3)材料二持否定态度,材料三持肯定态度 “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 “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4分)
28.(1)便于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便于推进改革行动,便于巩固统治地位,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4分)
(2)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4分)
(3)因为此举保证了孝文帝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2分)
29.(1)北宋中期面临积贫积弱的局面。原因在于北宋初年的中央集权措施(2分)
(2)理财方面: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军事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4分)
(3)材料一反映的社会危机引起了材料二、三王安石在理财、军事方面的变法;而王安石变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北宋的社会危机。(4分)
30.答案要点:
(1)因信称义(或信抑上帝即可得救)(2分)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权威;建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神权共和国。(6分)
(3)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2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