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教学反思:如何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洁划一。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项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即师生间的互相容纳,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因此,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将成为教育效果好坏的重要途径 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沟通?要注意什么?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解除戒备心理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对症下药”,才能深刻理解学生。理解是双向的,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引起心理上的共鸣。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性格,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谈话的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多问多观察学生,特别是一个新的集体形成之时,多与学生接触,与他们交流,问问新学年的打算,目标,与其他同学的相处情况等。与学生交谈时要注意谈话的场合,时间;可以正式交谈,也可以在宿舍,操场等地方,要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从学生感兴趣的人和事说起,“投其所好”,解除他们的戒备心理。
二、生活上的关心,使学生体会到爱心
学生处于发展阶段,极渴望自己能作为被关心的对象,又加之许多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教师在生活上的关心无疑是雪中送炭,当天气变冷时,及时督促学生加衣服,了解学生的状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样学生能体会到教师的温暖,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因为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教师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赋予,他们体会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的关心使他们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决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始终要保持一颗爱心。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这种爱是无私的。她不同于母爱,因为师爱是一种理智与心灵的交融,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爱是最好地语言,只有给学生最真挚的爱,学生才会对你有亲近感,期望感,信任感,才会对老师打开心灵的大门,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地教育效果。因此,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结合,才能使学生感动,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和颜悦色,使学生得到好感
人与人之间,微笑是最好的通行证。她的魅力是无穷的。笑对学生,就会得到他们的好感,学生不喜欢整日面对一个板着面孔的老师,那会使他们觉得压抑。在我要求学生写的周记中,学生说:“老师,我们最喜欢你微笑的样子,那会使我们觉得安心,最怕你生气,因为你生气,我们就会很害怕,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仔细想想,也真对!作为老师,我们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转到学生身上,面对学生,无论你受了多大的委屈,我们都应隐藏起来,笑对学生。如此一个细小的动作却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因此面对学生,不要吝惜你的笑容,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让学生感到你的关怀,你的温暖。如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讨厌你板起面孔说教的样子,在融洽的气氛中,他们更愿意和你进行心灵的沟通。
四、课外谈心,和学生交心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工作对象,教师必须经常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生谈心,通过学生的语言直接或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教师一次推心置腹的谈心,一次信赖的目光,都有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做更进一步的交流,但教师的一次微笑,一次期待眼神,温和的语言,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感悟 。而在课外活动中,就有更多的机会,应主动接近学生,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交谈,共同挖掘生活中、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对于外向型的学生,教师可以直接与他们交谈,以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题材进行交谈,了解他们对一些现象的认识,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对个别问题可以开门见山的提出,如对班上纪律的看法,对学习的认识,对自己的评价等等。对于内向型的学生,教师则必须首先接近他们,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适时加入他们的活动,细心分析他们的言行,或在集体活动中借题发挥,正确诱导,真正从心灵上与学生交流,达到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目的。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才能使学生从心理上,情感上接受你,认可你,这样的教育才有效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