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之探索

来源: 日期:2011-05-10 作者:三水 浏览: 字体:

新课程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之探索

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  谭文淼

进入新课改后,我们语文教师理论学习、听课研讨、案例分析等活动比以前大大增多。从平日听课、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感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既有收获,也有苦恼,普遍存在一些困惑。下面是我对新课程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做的一些探索。

一、对必修模块内容多课时少的探索

必修模块的内容分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部分,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勾连,是这套教科书的主体。它融阅读、写作于一炉,纵贯古今,横牵中外,囊括历史、哲学、天文、地理等各门学科知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表达交流”是按照作文教学本身的规律来编排的,每个专题都包括“话题探讨”“写法借鉴”“写作练习”三个部分。梳理探究实际上是一些语文专题活动。名著导读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养成阅读经典和优秀作品的习惯。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已从原有的半学期教完半册书(包括三个单元和说写训练)加快到半学期教完一册书(包括四个单元加“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七个专题)。我在处理模块一和模块二时采用的是小步快跑的方法,“阅读鉴赏”共用了四十六个课时,“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穿插在“阅读鉴赏”中间,每周训练一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本无法完成。原计划“梳理探究”是开展一些语文专题活动,试图侧重于对学生以前在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所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便于在长期积累基础上的巩固和整合,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不过是纸上谈兵,大多是布置学生自行安排,未能真正落实。主要是由于教材容量太大,每周课程的节数又只有四节,学生普遍感觉跟不上,课堂笔记跟不上,每天都在跑步前进,感觉很累。再则,由于考虑到要为高考打基础,既想按照新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又割舍不下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既想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实施课堂教学又担心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适应不了将来的高考。因而不敢大胆删掉或略讲自读一些篇目,结果造成了“阅读鉴赏”时平均用力,使得文本阅读不深不透。因为赶进度而丧失了阅读的深度与精度,同时也剥夺了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机会,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现代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无疑违背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必修课程目标的理解。由此可见,在“阅读鉴赏”时我们必须为学生选择典型的、深刻的课文,大刀阔斧进行取舍,创造性地通过内容重组、移动、改编、增删等手段来对“阅读鉴赏”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做出合理调整,尽可能挤出时间来加大“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现代语文能力,课堂上我们应尽量考虑在施教时牵出生活的更多东西。这是课时限制下的必然选择。

二、对必修模块省时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探索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学,教师采用各种策略和方式,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求知的过程,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和谐、持续的发展。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高质量地完成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这是一个颇值得研究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唯其如此,才可收到省时高效、事半功倍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

如教《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作品含蓄深沉,重点多,难点多,妙处多。若逐个讲,烦琐细碎,则学生无趣味;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则学生无所得。因此,我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别能力。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课前预习基础上,让学生首先给别里科夫填写《病历表》,内容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症状、病因、病源、病害。然后抓住别里科夫的恋爱这一关键问题,从中间开花,向前后渗透。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颇富刺激性的问题:患有“套子病”的别里科夫能不能谈恋爱?

此问一出,学生兴致来了。经过讨论一致认为: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别里科夫是人,他当然有追求异性的权利;再说,他的生活并不顺心,他虽然以“辖制全城十至十五年”使人们“战战兢兢”为快,但他的快慰是以反对一切新思想、新事物,从而使他的言行与周围乃至全社会格格不入为代价的,这对他来说是孤独和苦恼的事,因而他也迫切希望有一个终身伴侣为他分担一些烦恼;他也非常希望有一个后代继承他的衣钵,以使他的生命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得以延续?所以别里科夫能够也应该谈恋爱。

    接着我又设一问:别里科夫差点到手的“天鹅肉”为什么飞走了呢?有人说是因柯瓦连科的反对,有人说是因“促狭鬼”的漫画,你认为呢?

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跳到了第一部分。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由于别氏既有外在的有形的套子,又有着思想上无形的套子,所以当看到“促狭鬼”的那幅漫画时,他就“脸色发青”、“嘴唇发抖”,并立即声明他和华连卡没那回事;当看到华连卡姐弟俩骑自行车迎面而来时,他就脸色发白,觉得逆情悖理,有失体统;当听人说柯瓦连科穿着绣花衬衫经常在大街上走来走去时,他就忍不住去教训他;当发现柯瓦连科并不买他的账时,他便气急败坏地警告柯瓦连科要对他及其上司放尊重点,还威胁要向其上司汇报。这种套子式的言行理所当然地要遭到具有新思想的华连卡姐弟俩的唾弃。这就是说,新旧思想的冲突是别氏恋爱失败的必然原因。

    一个老气横秋的腐男与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新思想和青春气息的靓女能结合在一起吗?结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结局?

    有的学生设想别里科夫像辖制全城一样,不准华连卡读书写信交友参加舞会;有的设想华连卡变成了别里科夫第二;有的设想华连卡婚后不习惯极不自由的生活,终于在不久之后便离开了别里科夫;有的设想华连卡冲破别里科夫的束缚寻找到了新的生活和工作。总之一句话,别里科夫的恋爱终究要失败。

    作者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节呢?这一问又将分析从前两部分转入第三部分,从而使全文的情节内容连成一个整体,作者的创作倾向也豁然开朗:

    创设这一情节的目的在于讽刺嘲弄像别里科夫这样的人最好断子绝孙,否则,老别里科夫倒下去,新别里科夫又将钻出来,形成一个前仆后继式的连锁反应,新生事物还怎么发展?社会还怎么进步?

这一设计只用了一课时就给学生展现了活灵活现的别里科夫的形象,从而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紧扣文本很快就把握了我的教学意图,实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小说形象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腐朽事物的辨别能力,并张扬了创新个性。

三、对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整合的探索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整合是指在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语文新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不再是只凭一本书,一支粉笔进课堂了,而是鸟枪换炮,有了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其重要性和独特性日益显现,它让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生动地再现出来。从而节省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老师少费了许多口舌。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声像、文字等,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直观形象,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给学生提供了多种感官刺激,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教《赤壁怀古》时,通过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学生很快进入了豪放境界。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将开头三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幻化成一组画面?

学生通过想象,很快就将书面文字变成画面进行了表述。然后我将课前制作的影视镜头(蓝天,明月。巍巍群山。群山中江如白练蜿蜒。江边,诗人朝江兀立,望着江水出神。江水滔滔,后浪推前浪,气势磅礴。历史上各式各样的风流人物——孔子、屈原、汉武帝、曹操、诸霭亮、周瑜等依次随波浪高低出现并渐渐消失。)播放出来,让学生同自己想象的画面进行比较。结果,大多数学生非常兴奋,因为他们想象的画面与我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整合,能够更好地进行大语文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得教学容量增大,知识密度增高。通过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使语文教学跨越课堂、跨越学科,走向知识的综合化道路,比如教学《边城》,除了涉及课文内容外,我还引入了湘西的地理名胜及湘西的风土人情简介,学科的综合与知识的附加显而易见。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能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的优势辅助教学,既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迁移能力和比较鉴赏能力,又有利于灵活地实现资源的共享,达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因此,对于每一篇课文,我都尽可能精心地进行新颖的教学设计,制作华丽精美的课件,得到了校内外不少同行的褒奖。但我发现这样做也颇值得反思,因为制作精美华丽的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更主要的是插入课件中的精彩视频、音频和华美图片吸引了学生目光,有时甚至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以至于学生记下来的不是教学内容,而是那些生动的视频、动听的音乐和华丽的画面。细细想来,竟发现一些课件的制作与新课程标准是背道而驰的,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我制作好优美的与之相适应的画面,再配上动听的音乐和精彩的朗读视频,这个课件似乎很完美了。但反过来想想,《再别康桥》是讲究意境的,大量色彩鲜明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和可视镜头的介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效果,也降低了课堂效率。在化抽象为形象的同时,使学生失去了通过语言文字来进行形象再创造的机会,也就使学生失去了提高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机会,从而不利于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鉴于以上反思出来的教训,我以为必须在以后的实践中吸取,并努力化弊为利。首先,在教学中课件是否非用不可,如果不是,就应该少用,或不用。其二,在课件中注意减少图片和视频、音频出现的数量,画面不能过于夸张、虚拟,图片和字体的色彩不能过于鲜艳,以免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其三,课件制作应该紧紧围绕和体现教学的重点,因为,好的课件往往和课堂教学是紧密结合,丝丝入扣的。其四,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将具体形象的影视作品同语言文字蕴含的丰富内容可进行再创造的内涵相比较,就又会把学生引导回来,重新关注语言文字描写的优势上,从而化弊为利,达到积极的目的。

四、对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能力的探索

新课程要求我们创新,唯有创新,学生才能成才。如何在教学中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的能力,已成为我们思考的迫切问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总是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因而为学生创设有利创造的客观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从课堂环境来讲,我逐步构建了“互动式五步教学模式”,即将课堂分为“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整合评价——拓展延伸”五个步骤。这是一个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师生交互,生生交互,学生与媒体交互,学生与文本交互,学生个体与个体交互,个体与群体交互,个体与环境交互,从而构建课堂的互动关系。

在五个基本步骤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师生在互动中走进作品世界,享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触摸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这些生不逢时、不为世用的痛苦而不屈的灵魂,品味老庄那超然物外的旷达、飘逸与洒脱,师生携手共渡千年不竭的“精神之旅”。

在课堂上,我注重教师、作品、信息技术、学生之间的交流,结合听说读写活动尽量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例如讲《氓》时,让学生用现代诗歌语言,根据文本内容写《寄语男女主人公》;讲《边城》时,让学生讨论现代爱情观;讲《窦娥冤》时,让学生探究“窦娥是善良的还是野蛮的?”;讲《雷雨》时,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探究《奇妙的对联》时,让学生舞文弄墨,试创对联;梳理《古代文化常识》时,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资料,按“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官职名称”、“人的称谓”、“科举制度”、“音乐文娱”、“饮食器用”、“文史典籍”等专题加以整理;学文言文,让学生自己翻译、归纳、互相质疑、解疑;作文课,赏析同学佳作,互评互议等等。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习课本但不拘泥于课本,放开自己创新意识的双翅,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课外我引导学生组织探究小组,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和语文智力竞赛等,这都是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好形式。从课堂到课外,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样的创造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给每一个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新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首先要从学习、领悟新课程标准开始,只有努力做一个主动学习型、勇于实践型、善于反思型、勤于积累型、敢于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少些迷茫,多些理性。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