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给教师的建议

来源: 日期:2007-12-22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作为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时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至无论什么也不能吃了……

我在前面已经详细谈到过,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就是一种最可悲的关系失调的表现。流利地和有理解地阅读(包括有表情地朗读和默读)的技能,这不单单是个基本的文化基础问题,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这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

在小学里,就应当使阅读达到这样的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不仅如此,要想撇开流利地阅读的技能而要求学生掌握知识,那就只能使学生的智能变得迟钝,造成思维的混乱、没有联系、支离破碎和粗陋肤浅。大概你们也遇到过这样一些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简直不会把两个词联系到一起。我曾经把这类学生的言语逐字地记录下来并进行了分析:这种言语好像是众上下文里脱落出来的个别的词,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学生一般地都不会用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某个部分,因此他的言语里就出来了坑坑洼洼,模糊不清。对这些可悲的事实进行的多年研究,使我得出一条结论:这种智力上的"口齿不清"(这是我给这种缺点起的名称),正是由于缺乏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以及边阅读边思考的技能而造成的。许多词没有被儿童透彻理解,只是由于一条很简单的原因:儿童没有来得及把词好好地读熟并且感知它们的发声,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意识里把词跟有关的表象联系起来。学生既然不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于是也就来不及思考。而不动脑筋、没有思考的阅读,只能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怎样才能使儿童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能够既用视力又用思想快速地感知一组在意思上连贯起来的词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在教小学生的,是用下面的办法来检验学生会不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我让学生朗读一篇童话或故事(新课文),譬如说一篇关于原始人的生活的故事。我在他们面前的黑板上挂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上面画着原始人的生活情景:是火堆,有准备食物的情景,有捕鱼的活动,有孩子们在嬉戏,还有做衣服的情景。如果学生(这里指的是三年级学生)在朗读这篇课文时,眼睛离不开书本,以致在朗读结束时他还来不及仔细地看看这幅图画,并且记住课文里根本没有写到的那些细节,这就说明他还不会阅读。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这种阅读不能称为有理解的阅读。

到了某一个教学阶段,学生还应当掌握迅速书写的技能,以便做到能一边书写一边思考。缺少这种技能,就又会造成另一种关系失调。要掌握这样的书写速度,也必须有足够数量的练习。应当使书写过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就是说,要使学生达到不必思考怎样把字母连接成词以及他在写什么字母的程度。应当是所写东西的内容占据着学生的注意的中心。通过足够数量的练习,可以在第四学年达到这一要求。但是,书写的自动化也有赖于阅读。书写不好的人,总是那些阅读也不好的人。

培养迅速而有理解的书写技能的练习,可以(在学生能很好地阅读的条件下)按下列方法进行。教师向儿童们讲述某一种自然现象、事件或劳动过程;在讲述中要能明确地区分出各个逻辑的组成部分,而每一部分中又有重点以及与重点有关的细节和详情。在教师讲述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教师讲述材料的顺序,把要点记录下来。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在听讲的同时就把故事(演讲、解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的技能,那就根本谈不上掌握知识。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学业落后的原因,下好是由于他缺乏这种基本的、但同时也是十分复杂的技能。

这样技能的作用还不仅限于实际应用。它还是发展智力才能的必要条件。没有这种同时听、写和思考的技能(也像同时阅读和书写的技能一样),知识的扩充就是不可能的。

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能否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十分重要的技能之一。教自然科学类学科和语法的有经验的教师们,都很注意不要让学生的技能和知识之间出现关系失调的现象。这里所产生的关系失调,就是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在教师在讲课(讲演、解说)中所举的事实的圈子里。这种关系失调的后果,不是把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变成了一堆僵死的,不再发的东西,因为这些知识不能迁移,不能被新的事实所丰富,不能用来解释新的事实。这里发生的这种情况,我想把它称之为知识的僵化。当知识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遇到一些乍看起来令人觉得奇怪的现象。例如,学生背会了关于物质有4种状态的概念,但是他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去注意大量的这类事实,不去利用这些事实来从新的、以前未知的角度去解释这一概念。于是,在检查知识时,学生遇到了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气态的事实,而他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实面前茫然失措,不能理解和解释它们的实质。

为了使学生学会自觉地把概括的东西运用于生活实践,必须让他们独立地搜集大量的事实,思考这些事实,并对它们进行系统整理、对比和分析。对事实的搜集和加工,这本身就是一种知识的状态,即能动的状态──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体系中自觉地挑选出必要的规律性、特性和定义的状态。而使知识进入这种状态是多么重要啊!多年的教育劳动的经验告诉我,搜集和加工事实是一种特殊的技能,有了这种技能,就能使知识经常地处于发展之中,而这种发展又是具有深刻的特性的:学生不仅在分析他周围发生的事物,而且也在分析自己的思维。通过搜集和加工事实,学生就走上了自我进行智育的道路。

某一门学科体系中的事实具有什么特点,──在我看来,这是教学法的极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一般教育学的问题。形象地说,事实是支持思想展翅翱翔的空气,因此请你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教学大纲。请你考虑一下,选用哪一部分事实放在课堂上讲,而把哪一部分事实留给学生自己去搜集和加工。还要请你对搜集事实的过程本身给学生提出一些方法上的指示,并且教给学生如何对事实进行思考。

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我还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那头10年时间过得多么缓慢。到了后来,时间就过得更快了,而现在觉得,好像一个学年刚开始,一眨眼就结束了。我把这种个人的感受说出来,是为了向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提醒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明智的。请你记住,你的教龄的20周年会不知不觉地到来,你就要进入自己生活的50年代,那时候,你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了,你也许会忧伤地说:"唉,如果早知今日,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该用一番功,以便老年将至的时候,工作能够更容易些。要知道,我还有20年的时间要工作哩!"

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

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你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人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青年的爱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将求教于你,探寻诸如"怎样生活"?"什么是幸福?""真理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应当懂得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人民的理想取得胜利的过程的辩证法,你就应当理解并且用全身心体验过人类为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及其实现而斗争的特点。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请你记住,要学会用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是需要长年累月地学习的。在你的个人藏书里,应当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革命和关于教育的主要著作。要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

我的年轻的朋友,我想跟你谈谈,我自己过去手现在是怎样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的答案的。每一个人(他的一生的命运就在我的面前发展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的世界。我看到自己的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体现出来。每一次,当我看到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命运中发生的极其精细的转变时,我就感到需要和必要一次又一次深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为之生活和斗争过的那种共产主义新人的标准和理想的形象是怎样的。形象地说,如果我不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游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英明思想的海洋里去探索,我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一个人的具体的命运。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得全书。他们的英明思想帮助我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例如,关于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观念)的发展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帮助我分辨清楚,培养人的爱好和志趣所要依赖的那些复杂交错的条件。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我就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它们请教:真理在哪里?怎样去认识真理?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去?这些书也是我的生活的老师,我每天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求教它们:怎样生活?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有以上这三类已知。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如菲·捷尔任斯基、谢·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维尔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别罗扬尼斯)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请你把这一类书摆在你的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你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请你记住,在心理现象的众多规律性中,每一条规律性都是通过千万个人的命运表现出来的。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占有许多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文艺。根据你所教的儿童的年龄情况,你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不要忘记,你的学生所读过的文艺作品,是用他的求知的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来感知的,这一点往往能起到教师力不能及的作用,好比只要给道德的天秤盘里加上一个小砝码,就能使它向着你所需要的方向倾斜过去。在你选择自己的藏书时需要记住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要能教给他们怎样生活。书里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要能够吸引和鼓舞你的学生,在他的心里树立起一种信念:人是伟大而有力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真理和正义的最高理想。每当我在书店里为自己的藏书挑选教育性的书籍时,我总是竭力思考,每一本书给我的哪一个学生阅读最为适合。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要知道,如果你自己喜爱栽种和培植果树,如果你自己喜爱在亲手栽培的繁花盛开的果树间来到峰房跟前,倾听那蜜蜂的嗡嗡的鸣声,那么,你就找到了一条通往人的心灵的捷径──这就是在创造美的劳动中跟人的精神上的交往。

你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年里,都应当使你的教育劳动的"工艺实验室"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师必须积累供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使用的大量习题和例题。这一切都需要年复一年地进行积累,并且按教学大纲的章节加以编排。我认识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他们在15年的工作时间里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成套的代数和几何习题,并且能巧妙地在对学生进行个别作业时使用这些习题集。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