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教研活动

在一波三折中改进课堂教学

来源: 日期:2008-02-21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在一波三折中改进课堂教学
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镇中心学校 谢建军
 
 2008-2-20 15:40:36
    课堂教学 始终是教学 管理 的关键,表面上看司空见惯、平淡无奇,但要使 教师 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好的变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刚接触教学管理时,我就提出了创优课堂的目标。并且大张旗鼓地组织了三轮公开课,第一轮是达标课,第二轮是优质课,第三轮是示范课。三轮下来,发现虽然有所收获,但真正能解决实在问题的不多。许多教师对我说,创优课堂的提出,不是非常符合 学校 教学的实际情况,应该向上海学习,旗帜鲜明地提出有效教学的目标。

  但是,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有效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怎样让教师接纳并主动实践?当这些问题都被摆上了桌面,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概念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可如何结合校情才是问题的关键。在教学管理中,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教师中来,再到教师中去”,于是,我们给教师印发了一些其他地方有关有效教学实践的材料,然后开展了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先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对我校开展有效教学的建议;接着召开骨干教师、课程改革专家会议,学校领导和他们一起共同制订实施方案。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我们通过不断实践,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方案。有教师提出,我们的三轮公开课到底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是想让教师的课堂发生怎样的变化?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开展有效教学怎能开展无效活动!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的三轮公开课。

  第一轮,围绕“有效课堂教学”的主题,以改进课堂中“低效环节、无效环节”为突破口,组织第一轮听评课活动。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为了使第一轮听评课落到实处,我们在评课卡的设计中,设计了“有效环节”、“低效环节”、“无效环节”三个单元,引导教师围绕“评学”进行评课,从而达到强化“有效环节”,改进“低效环节”,摈弃“无效环节”的目的。

  第二轮,以骨干教师示范课为主。学校组织教师对第一轮评课活动进行总结。存在的不足就成为第二轮听评课活动重点解决的问题,我们把收集上来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然后将有价值的问题印发给骨干教师,让他们围绕问题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发挥他们的骨干引领作用。

  第三轮,以普通教师研讨课为主。各备课组分别确定一些小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录像回放,听课者、做课者共同面对屏幕,边看边评析。在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说课,然后再放授课录像评课。在放录像时,随时按照教师的 要求 暂停。同时针对播放的内容由授课教师叙述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目的是否达到等。然后,听课教师再开始评课,指出这一教学环节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值得借鉴和 推广 之处。活动结束后,将音像资料放在电子备课室,由教师随时调看。

  在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中,我们还适时地将同题教学设计引入其中。同题教学设计,是指同备课组的教师,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带指定的参考书目进行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在操作中,请教师现场抽课并在单位的时间内完成。设计结束后,我们要求学校的骨干教师和课程改革专家一对一进行点评,以真正实现菜单式的专业引领。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有了许多收获。当越来越多的教师捧回优质课证书时,当学生的作业量持续下降而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时,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终于有了自己的阶段性成果。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