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如何“保驾护航”
高三家长如何“保驾护航”
作者:曾一凡
我虽然曾经是教过高三20多年的老师,也曾经是两个高三孩子的家长。对当高三考生家长的感受至今记忆犹新。为使现在的高三家长避免一些弯路,特以过来人的角度,提出若干建议,供你们参考。
一、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和心态
高三家长,第一角色当然是“家长”,但此阶段的“家长”和以往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个阶段是“非常时期”,在孩子方面,它有如下的特点:
1、他的心理压力比以往更大;
2、加上必须面对的“应试教育”,孩子的课业负担更重;
3、孩子的情感一般比以往更加脆弱;
4、体质相对以往有下降的趋势。
在家长方面大多表现为:
1、情绪显得焦躁不安;
2、望子成龙之心也更显得迫切;
3、感情容易冲动;
4、差生家长的虚荣心更加上扬;
5、优胜家长担心“万一”的心思特别沉重。
鉴于此,家长首先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从单纯的“家长”角色调整为“家长+朋友”的角色。你既是家长,同时又是孩子的朋友,而更多的成分是朋友。
在心态调整上主要是要作到“不急不怒”,然后你才能够作到“从容应对”,请参阅本人的拙文《面对高考 你莫慌神(家长篇) 》。
二、当好“密友”
朋友有多种,此时家长应该是孩子最亲密的“密友”,而不是普通的朋友。此事若能够成功,父母与孩子双方都好处、好过。否则,一连串的的麻烦将会弄得“二家不愿”。
现代的孩子,大多很难与家长沟通,更不用说相互间成为“密友”了。遇此情况怎么办?关键就是两个字:“隐忍”。隐忍不等于凡事百般迁就,而是要巧妙“应对”。第一,小心避免直接的感情冲突;第二、当产生“意见分歧”时,及早以沉默来回应;第三、要善于运用“冷处理”手法,即使自己的意见完全正确,千万不要希望一次性地强迫子女接受;第四、要善用“旁敲侧击”,“迂回行动”的方式阐述自己正确的见解;第五、必要时要“退后一步”寻新天地,即暂时“认输”,等时机成熟时再作巧妙的申辩;第六、切忌“居高临下”的口气,要多有点幽默,少来点“一本正经”。
三、当“好参谋”
“好参谋”就不同于一般的参谋。什么是好参谋,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就是一个好参谋的典范。好参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对“军情”、“战情”必须有充分的了解。为此,下面的事你得认真去作:
你要及早关注考试大纲和高校招生动向。比如,孩子若有报考军校、体育艺术类院校的意向,家长应该早早留心有关信息,免得错过报考机会,或者使孩子准备不充分。如果孩子有报考重点名校的意向,你应该早早了解该类学校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在你本省市的历年招生计划数,有没有特殊要求等等。当地的“高考招生报”你最好采用地毯似阅读,相关信息更要反复推敲、琢磨。这些事同样要求不露声色。如果孩子有留学意向,而家庭经济条件又能够满足,则你更应该早加关注:招生国家的有关政策,出国手续如何申办,有什么附加条件等等。这里只是举点例子,具体事宜你得找有关部门早早咨询。
有个特别重要的事是志愿的选择与填报。在头一年你就应该着手关注和考虑。决不是在高考前后才来打急抓。应该注意的是志愿应该以孩子的意向为主,家长只是参谋。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你就要选择恰当时机,试探孩子的报考意向,并重点关注相关信息。同时请不要太迷信网络和报刊上的热门冷门的宣传,只能够将其作为参考,然后拿出自己的判断。
只有作到知己知彼,你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战略战术部署。
2、参谋不同于司令,军师也不同于国君,即使再准确的判断,也不能够强迫上司接受。作为家长对应考的子女,也同于此理。因此,你要有变通的能耐,要学习运用“善巧方便”。“建言”要选择恰当时机,运用巧妙的方法。千万不可强加于人。在交谈中,一定要认真“察言观色”,要把握好分寸,见事不对或者“话不投机”,得赶快“见风使舵”,或者“顺水推舟”。
四、当“好后勤”
基本衣食住行必须给以保障。这个不难做到。但还有几点补充:
1、复习备考资料,以他本校的要求为原则。此外,可以适当给孩子推荐少量的其他资料。推荐什么,你千万别自做主张!你应该拿着样本,先到学校征求学科老师的意见,认可以后再做决定。切忌资料、考题太多太滥!
2、你要关心考试动向,有关高考信息。并且要认真过滤,将真实有效的信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向孩子传递。虚假信息、无效信息要严格屏蔽。有条件的家长才这么做,没有条件不必勉强。
3、时时关注孩子的的情绪和健康。这才是需要特别在意的问题。但关注中要不露声色,千万别引起孩子的注意。情绪变异先要了解其原因,再采取相应措施。最好多征求老师的意见,别听其他人瞎说。健康异常要找大夫,别乱用药,乱吃补品!
4、必须的文具用品要绝对保障。
这些东西,若孩子不小心弄掉,弄坏,千万别发火。考试用的特殊铅笔,平时用的橡皮檫、圆规、三角板等等文具用品不妨多预备一两套,保证随时能够及时补充。
“好后勤”所有的准备工作都要有一定的提前量,绝对不应该是“马后炮”、或“事后诸葛”。为此,你得多向过来人讨教、学习。同事、街坊、朋友中有当过高三家长的,你得多亲近他们,多问一问。若能够上网,更要多了解相关信息,要有几个经常查询的有效网站,连接在自己计算机的主页面上,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不少高考网站或博客中的许多“栏目”都“订阅”功能,你只需要点击“栏目”旁边的“订阅”二字,该栏目的即时信息你随时都能够方便得手。
五、把好分寸,“关心”适度
不关心是不可能的,在现实中最普遍的是关心“失度”,而不是“适度”,一字之差,结果就有天渊之别!有几种情况需要严加避免:
1、唠叨型“关心”
此类多见于文化层次较低的家长。他们认为不反复叮嘱,不会引起孩子的重视,其结果是越叮嘱,孩子越反感。
2、施压型“关心”
这多见于“顽皮”、“差生”的家长。他们总认为压力越大,孩子的学习动力就越强。这种想法不仅太过于简单,而且十分愚蠢。在我们的孩提时代,这种方法确实产生过一些效果,但到了今天,则是“压力越大反抗越强烈”,在现实中因此而闹出人命的也不是没有,此类“关心必须严格禁绝!
3、许愿型”关心“
在富裕家庭中不少。这种”关心“对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或许有些许效果,但也是微乎其微,实际上,你不许愿,他也有可能成功,你许了愿,他可能反倒认为你无别的能耐,不会当父母!
4、厚重型”关心“
不少家长在孩子进入高三以后,几乎把整个身心完全放在孩子的高考上面,不惜钱财,不怕耽误本质工作,到处买资料、训练题。成天言不离“学习”,高考。频繁地进行“校访”,最热中于打听孩子在学校的考试排名,甚至暗中窥视孩子上课,有时连课余生活也不放过。好打听,在同学中,班主任或科任老师面前。在家里则更不用说了:早晨,孩子还没有起床,营养品,保健品,早早备好,端到床前;水果要自己削好,划成小片,尤其是当母亲的,还亲自递到孩子的嘴边,孩子吃少了还不行。所有家务,一律不让孩子染手,有的甚至连洗脸水也不让孩子自己打,自己倒。真是关怀备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做法,看似高度“关心”,实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压力。当孩子考得好时,他还觉得没什么,当他一旦考试失误,心理那种难受,当父母的是难以想象的。
5、“鼓励型关心”
自以为是的家长好用此法。其实,鼓励本身并没有错,但你的“鼓励”是否恰倒好处?这就很值得研究。我们成都一座寺院里有副古老的对联,其中一句是:“不审事,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意思是说要治理一个邦国,太宽,太严都有问题。对于鼓励的运用,也是如此。廉价的鼓励,往往被视为一种讽刺;期望值太高的鼓励,又会给人一种莫名的压力。比如孩子上次考试只有56分,而这次考试得了57分,你怎么鼓励?你若夸他已经有了进步,他不认为你在讽刺他才怪呢!再比如,他以往经常在90和95分之间徘徊,突然考了100分,你又该怎么鼓励?我见过一位家长,特地为此而给孩子庆功,当时孩子也很高兴,下一次这孩子严重考场失误,只考了60多分,结果是孩子不敢回家,几乎离家出走,若不是老师发现得早,很可能要出大事。高三我教了20多年,见过好多希奇古怪的事!提醒家长,鼓励一定要适当,但这个分寸对高三学生来讲,确实很难把握,教你一个最最聪明的办法:装一个“若无其事”!你要学会这一招:急在心里;喜,也同样放在心里,不形于色。这招绝对管用!
六、推荐几篇材料,趁早阅读
下面的材料值得一读。有效而管用的材料,千万不要“跑马观花”,要认真读,认真领悟。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你得暂时抛弃打牌、聊天的雅兴,把心静下来,最好不要怕麻烦,用用笔,动动手,把关键词、关键语句笔录下来。在空闲时,多多回味一下。然后在实际中变通运用。如果在网络上发现有应该必须拿给孩子读的材料,如下面的《面对高考 你莫慌神(学生篇)》,你不妨下载下来再打印成册,放在你孩子卧室的写字桌上,让他自己选时间自行阅读。你通过认真地保孩子过一届高三,以后你就是一个有点分量的“高考专家”了!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