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放弃的征途
郝西宏
作者简介:郝西宏,毕业于西安市田家炳中学。2005年参加全国高考,落榜而归。经过一年复读,在2006年高考中以618分的优异成绩获蓝田县文科状元,并被西北大学中文系录取。
劲锐标记:2006年的夏天,一名叫做郝西宏的学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惊叹于他的状元背景,更惊叹他“我用双手挣学费”的勇气,那张父子二人齐力推车的图片,触动了许多善良的心灵。但在郝西宏的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他说该经历的他都经历了,尤其是母亲过世后那段天空布满忧伤与彷徨的日子,让他几尽绝望,但幸运的是,自己始终没有放弃,下面就是对郝西宏求学历程的首次披露!
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
——拿破仑
从未料到自己会走上复读的路子。一切都来得是那么仓促,一切又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考入重点高中,离大学还会远吗?”村里的人时常会这么说。原则上,是有那么多个事例成为这句话充实的论据。生活就好似玩火,玩得好了,大家都喜欢;玩得不好,伤着的只有自己。2005年,我高考落榜了,这也彻底打碎了昔日那个美丽的“神话”。我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但我明白,凡事总有原因,那个打碎的神话,也许是在提醒我,我走着一段不能放弃的征途。
一
2002年,掐指一算距现在已有四个年头了。当时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竟一下子拿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父母自然很是欢喜,逢人便说:“娃这回算是给咱争了一口气。”父母这么说并不为奇,大约连他们也记不清了,我们家族从何时起都没出过“秀才”了。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太大的兴趣,可能是因为我那颗幼小的心灵还不足以容纳“家族”这么一个宏大的概念。令我欣慰的是,母亲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身子骨也硬朗起来。我知道,这里面有我的一份功劳。
匆匆过完了一个暑假,我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一切是陌生的,却又很熟悉。梦中高大的教学楼,葱郁的树木,长长的跑道就在眼前。于是,我懂了,梦是可以圆的。开学的第一个晚上,我独自一人绕着那椭圆形的跑道狂奔了几圈,结果累得气喘吁吁,但很尽兴。由于家离县城不远,所以每个礼拜我都可以抽空回去一次。开始的时候,由于思家心切,从未间断过。后来父亲告诉我,说我已经长大了,是该独立面对生活的时候,以后不用回来得那么勤,留在学校多学点知识。总之,高一的生活,它使我感到充实,感到满足。犹记得早操之后,楼梯口那个抱着一本英语书“呜哩哇啦”来回踱步的身影;尤记得熄灯之后仍在宿舍“秉烛夜读”的那幅画面。
二
曾经有人指着我的掌心告诫我,我的一生将会多灾多难,因为我的掌纹分支太多,而且错乱交织。结果那人被我痛斥了一顿。我从来都不相信算命,不只是觉得那有太多迷信色彩,而是因为困难和挫折是肯定会有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揣着这种想法,我也曾经傲视过生活。总以为生活完全是人设计出来的,改变它的最终还是人。语文老师不止一次地在课堂上讲到:“我喜欢看郝西宏的文章,一切都是积极的、向上的。”这样的肯定无疑是坚定了我的信念,如果我的想法可以称其为信念。
在那个挥霍青春的年代,我毫无顾忌地传载着对善良的赞美,对邪恶的指责,仿佛自己是正义的化身,是许多迷茫者的精神领袖。朋友不止一次地劝过我,不要太张扬,凡事总得慢慢来。毕竟“路漫漫其修远兮”,急不得一时。当时的我还取笑他们,岂不知预言真的宛如一个魔咒,捆住了我的手脚,锁住了我的心。
三
以后的日子,宿舍里我的电话逐渐多了,有朋友打来的,更多的还是家里来的。无非是些问寒问暖的话语。日子久了,便不耐烦了,草草回几句,便算是一次通话。直到有一天,家里突然说:“你妈病了,而且很严重。”我心里顿了一下,才猛地惊醒。第二天便匆匆赶回去。医院里,母亲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而那可恶的病房静得让人感到压抑。偶尔会传来“嗯——嗯——”的声音,是母亲的。不过,那声音太瘦小了,被空气搅拌之后,便立即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扑倒在母亲的床前,拉住她的手,叫了一声:“妈!”没有反应,却瞥见母亲额上的一块青疤。父亲告诉我,母亲是因心脏病复发而从炕上摔下来的,当时头先着地。我哭了,紧紧握住母亲的手。那一双粗糙的手,一双终日缝缝补补的手,如今已遍是针孔。我的心中似有一把尖刀,不停地剐呀、剐呀……
那时的我总有一个念头——母亲会好的。毕竟生活是人设计的,改变它的最终还是人。但生活告诉我,我错了。我一直怀疑,是不是自己曾经的“猖狂”种下了恶果。作为一种残酷的惩罚,不是降临在我的头上,而是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那年,我十八岁。后来,父亲告诉我,就在母亲去世的前几天,还念叨着要见我一面。不过,最终还是叹了一句:“娃课多,别耽搁了。”
四
办完母亲的丧事,我该返回学校了。临行时,家人一再叮嘱,不要想得太多,学习仍是第一要务。我无助地点点头,还不时地重复着:“学习仍是第一要务。”
学校的生活依旧。高大的教学楼,葱郁的树木,长长的跑道,当然,少不了我的躯体。诚然,我那时是活着的,可与死并没有太多的区别。瞧见篮球场上其他同学欢呼跳跃的身影,只会道出一句“无聊”。讲台上德高望重的老师,似乎早已成为马戏团里的小丑,纵然有太多精彩的表演,可我始终不肯施舍一丝笑容,一次掌声。朋友说我变得冷漠了,我回他们一句:“你们才有病!”夜阑人静之时,躺在床上,脑海之中浮现的是母亲慈祥的面庞,还有那炊烟之中忙碌着的身影。似乎只有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空间,才感到自己是活着的。然后,黎明之前的最后一丝黑暗逃走了,又是一天的生活。强迫自己装出一副笑脸,纵然瞒过了老师和同学,终瞒不过自己。
梧桐树叶随风飘落我的桌前,满是凌乱的书本,只不过好久都没翻了。拿着那崭新的作业本,冷冷一笑,神经兮兮地迸出一句:“我不是一直学着的吗?”那一瞬间的独白令我感到惊讶。流逝的光阴恰似是一副神奇的膏药,渐渐使我的伤口出现愈合的迹象。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大胆地喊出:“我不能放弃!”我始终不能逃出那一张情网:母亲去了,可父亲和妹妹还在,我再也不忍心看着父亲那本来已鬓角沧桑的头发再多添几簇银丝。正是这股子力量,使我从梦境中归来。幸好,一切都还未迟。
五
喜欢跑千米,那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刺激。离终点几十米的地方总是充满太多不可想像的色彩。胜利、成功、荣誉、掌声都近在咫尺。想要抓住,却又很难。似乎力量不够,不能指挥自己的双腿跑完余下的道路。
抱着一种希望,我徘徊于高三生活的每一天。桌子上从来都是堆积如山的资料,座位也由后面跳到了前排,眼睛度数的增加还让我戴上了眼镜。教室前面是一个大花园,不过花儿少得可怜,倒尽是丛生的草木。环绕花园周围的是些形状怪异的树木。这里是鸟的天堂,也是我的天堂。通常,就我一个人,一把椅子,一本书,构成一片孤单的天地。心烦的时候,弯下腰,顺手采折两片叶子。翻过来瞧一瞧,那片苍翠之中已泛出点点白斑。我对这和谐的色彩没有太多的留恋,倒是支撑那柔嫩躯干的筋骨我有点畏惧,又有几分惭愧。这铁骨铮铮的“汉子”,是否会有更多的勇气出售给我。因为时针和分针的奔跑,早已在我的路途上刻下了太多的疲倦。
高三的考试,用多如牛毛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早已习惯了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的悲壮局面。有欣喜,也增添了不少麻木。但结果总是令我失望。看着排行榜上名次的一再下滑,我只有无奈。从来不怀疑自己没努力过,一本本的高考《试题调研》至少也能说明点什么。更何况,使命,不光是为自己,更是为了九泉之下的母亲。
高考如期而至。道一声“终于来了”,却不免有太多的胆怯。父亲本来是要陪我的,我回绝了。两天时间,过去了,很平静。
估分的那个晚上,天下着大雨。凌乱的雨丝随风潜入屋内。纵然已是夏天,可落到人身上,是凉意,或者干脆叫寒意。结果和我预料的很接近:一切算是完了。经常一起玩的几个朋友似乎也并不理想,吵吵嚷嚷要去一醉解千愁。我一个人扒在窗口,望着那稠密的雨丝,发呆。好似身上有无数次钢鞭在抽打,但我早已没有了反抗的勇气。怀疑曾经的那两片叶子,他们太小气了,竟没有送给我一丝足以哭出的勇气。
报志愿那天,父亲一大早就赶来了。我躺在床上,用毛巾捂住脸,任由耳机声音的震响。没有了希望,仿佛世界末日一般。灵魂一直游荡着,找不到合适的驿站。父亲倒挺热心,拉着我去班主任那里咨询。但他岂会明白,他越如此这般,我越是不能平静。选择真的很难,勉强挑了几所较差的二本学校填上去,只当是完成了任务。回家的路上,感觉轻松很多了,总思量着不管一本二本只要能上就行。不知深浅的我竟还闹着让父亲帮我找一份工作。不为挣钱,只图打发无聊的等待。父亲答应了。我明白,父亲那时只是为了尽量不伤害我,因为也许回避我的一个小小的请求,都意味着灾难。毕竟,在他眼里,我还是一个孩子,一个高考刚刚失意的孩子。
六
差一分,我落榜了。
当时,父亲在外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炎热的夏天,懒得出去,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头脑很乱,而且微微作痛。孤单是可怕的。脑子中尽闪出什么“责任”、“家族”、“荣耀”之类的字眼,弄得人发困,却又没有怨言。我乘载的可是全家的希望。无奈船翻了,一切都葬身大海。想起父亲在外劳作的身影,想起身后无数双期待的目光,我感到无地自容。最令我伤感的还是无法面对九泉之下的母亲,带到她坟前的,不是大学录取通知书,而是连绵的悔恨。姨妈曾告诉过我,在母亲住院的时候,家里借债算是借遍了。而母亲决定放弃治疗,只为了“让娃上学”。这一次,我是在进行一次赌博,而赌注就是母亲的生命。我渴望赢,而且疯狂地赢。只有那样,才足以安慰那沉重的赌注。可事与愿违的结果只能是让母亲带着失望的希望而走。
村子里的人早已得到风声。“考上重点算个啥,不是照样没进大学的门。”面对这样的言语,我愤怒,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能是连累我的家人、我的亲友一块跟我蒙羞。总在祈祷:如果可以,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原意受到一切惩罚。只求不要给那些无辜的生命带来太多的灾难。
一个人呆久了,难免有些不知所措。眼看着期待中的通知书已是海市蜃楼,而重新选择的机会也已临近,我慌了。农村的娃,除了上学,真的没有更好的出路。父亲也不止一次地试探我,问我愿不愿意补习。经过了失败的重创,我早已对学习产生过畏惧,所以尽量回避父亲的问题。看着母亲的遗像,希望她可以给我一个明确的答案。而她,依旧笑着,可并不言语。曾经,我不止一次地描绘着这样一幅画面:仲夏的夜晚,一男一女,都是两鬓白发,靠在躺椅上,回味着年轻时蹉跎的岁月,偶尔也会传来欢快的笑声,虽有些沙哑,可激情尤在。不错,那是父亲和母亲。我为此而一直努力着,因为我早已大胆地肯定会有那么一天的。我要让父母过得更好。
儿时的许诺总是充满太多神话色彩,美丽无处不在,幸福随时都会有。我虽不是魔法师,可我绝对可以点缀美妙的生活。但现在,一切分明都很清楚,除了补习,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七
八月,阳光依旧辣得很。我提着繁重的行李,一步一步挪向补习学校的大门。看着标有“报到须知”的宣传板,我突然笑了。是的,我读“高四”了。碰见了几个高中的故友,大家面面相觑,勉强道声:“好久不见”。脸上抽搐的微笑令一切都变得苍白。开学的几天,一切还算平静,纵然有太多的不满,太多的忧伤,但木已成舟,所以还是心甘情愿地接受了一切,包括刚刚的失败。不过,这份宁静很快被打破了。高三的同学,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都在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顺便来补习学校一趟。有人确是为了安慰曾经的挚友,但更多的还是夸耀一下自己。我是很反感的,但来了即是客,总得硬着头皮去招呼。不过也好,增加几分羞耻也值得留念,起码会让自己知道要干些什么。
学校在县城之外,由于刚刚落成,许多硬件设施还不完善。有时我和同学打趣:“这里还是适合学习的。”想想高中时期校园内那些高大的银杏,梧桐和众多叫不出名的花草,看看眼前的断砖残瓦和那坑坑洼洼的草场,难免使人伤怀。更可恶的是由于工程尚未完成,时不时地还会传来机器的轰鸣声,无论白天还是黑夜。这个时候,才明白自己曾经经过了一片美好的花园,可最终只落得个践踏花草的恶名,实令人惭愧。同学之间的往来少了,似乎大家都很忙。家,也成了一个概念: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许多时候,学习只不过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怕见熟人才是真的。妹妹多次打来电话问我何时回去,我鼻子一酸,总是胡乱找个理由加以搪塞。这真是再大不过的罪责了。
八
补习的日子不算好熬。桌上的闹钟“嗒、嗒、嗒”的敲着,迎来了一抹抹朝阳,也迎来了一团团暮色。而我自己,也似机器一样,每天按部就班的运作着。除了学习、吃饭、睡觉之外,别的似乎早已不存在了。反正心里就只有一句话:一切都会好的。
周末的校园,冷清得令人发颤。教室里除了桌子和椅子,还是桌子和椅子。逢礼拜按理说应该出去转转,可心头总有那么一个结,绑得死死的,牢牢的。也好,一个人坐在教室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用考虑老师的批评,不用在乎会对其他同学造成影响。翻翻“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经典语录;感受感受驰车于蒙古草原的那份自豪;指责一通隋炀帝非人的残忍;推理论证那令人费解的哥德巴赫猜想;练习几轮陌生单词的发音方法。天地是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统治一个教室没有掌控一个国家那份疯狂,可自由的心情比发狂更令人陶醉。
联考又一次逼近了。一想到高三的情形,往往是心惊肉跳。虽然名次一直都在前边,可心里总不踏实。老师通常会送我们一句话:“以你们现在的成绩,要是在去年,连二本都别想考上!”尖刻,但很实在。我又一次陷入了彷徨,像是走入了一个迷宫,分明手中还拿着地图。二本,如果要上去年已走了,又何必等到今朝。确有几分“背水一战”的滋味。只不过当年韩信赢了,而我,面对的选择是放弃自己,还是拯救自己。依旧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九
似乎是一场梦,萦萦绕绕、曲曲折折,又回到了曾经的路口。同样的六月,光景已大不相同。田野里的麦子早已见熟,收割也随之开始了。高考前照例放了一个礼拜的假,谓曰:“休养生息。”家里的地因父亲一个人实在是照看不过来。于是,便由五达(父亲的五第,即我的五叔)种着。但五达家的劳力很少,甚至连年近七旬的奶奶也不得不下地去。我是看不下去的,不管七天后会有多么残酷的战争,不管自己付出的努力会不会付诸东流,这一回,再赌一次。于是,换上衣服,一干就是四天。
乡村的农忙时节富有太多喧嚣的色彩,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曾停息。在这样的环境中,失眠是最好的选择。遥望晴朗的夜空,那一闪一闪的光彩和着我心脏一起跳动。去年,也是同样的时候。怀揣着一本高考《试题调研》疯狂地浏览,直到高考的前一天。一年的光阴中,那份痛心的耻辱始终与我形影相随。我真的不愿“家”仅仅成为一个概念。
十
也许只有补习生才会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压力。成绩是一个谜,心理承受的极限,也是一个谜。勇士,不会被试题吓倒,但完全可能被神圣且庄严的考场氛围给唬住。两天中,我和朋友住在一起。他是一个很少忧虑的人,随时随地都会营造出太多美妙的色彩。虽然他和我一样,同是补习生。两个穷途末路的人能够共同分享战争前夕的那一抹和平,是一种幸福。高考的残酷性我们早已领略,我只是回头向他道了一句:“好好考,暑假好好玩一次,补上去年的。”
我一个人步入考场,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闭目养神,只为打发这段空虚的寂寥。遥想一年时光隧道尽头的自己:那时,我是一个乖孩子;困惑,不算太坏,而我却可以愤怒地将草稿纸撕成两半。两天,仿佛坐牢。两天后,梦醒如初。
十一
重现的等待,多了一份温暖,多了一份满足。八月,太阳依旧火辣,脸上的汗水无休止地咆哮,我又一次经过补习学校的门口。院内的野草足可没膝了,偶尔会有一两个人影闪出,那是工地上的民工。伫立了良久,凝望着这令人伤感却又难忘的校园。茫然地傻笑一下,奔向邮局。通知书拿到了,结果跟预料的没多大差别,不算令人诧异,也谈不上遗憾。兴奋的我不禁将手中的矿泉水瓶抛起,看着它在空中打个转儿,“啪”地落到地上。
四周的人少得可怜,心里暗喜,偷偷地喊一声“我永远不会放弃”,震裂了连绵的思绪,震裂了沉闷的空气。没有放弃的日子里,我找回了自己;没有放弃的征途上,留下了一排一排坚实的脚印。也许前途会更坎坷,不过我的心中依旧是一次没有放弃的征途。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