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绩原地打转,复习“高原期”成因剖析
为何成绩原地打转,复习“高原期”成因剖析
一位心理咨询师反映,他所接听的高三学生咨询电话80%以上是抱怨成绩总是上不去而心烦意乱。这是处于学习和复习的“高原期”的缘故。“高原期”的典型状态是: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力,将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复习上,仍有在原地打转的感觉,分数上不去、名次上不去,因此心急、焦虑、烦躁。
为什么有高原期?每一位同学所处的高原期是否一致?解决的办法是否相同?我们一起来分析个中原因!
完美目标压垮自己
小王是重点中学的文科班学生,他的文科成绩出色,但英语成绩却有些“先天不足”,总是在年级的二三十名徘徊。为此,小王常常为自己的这一只“跛脚”唉声叹气,对能否将英语抓上去一点信心都没有。他开始埋怨过去,又担心未来,觉得自己真的很失败,自责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自己”。
关注自己的弱项,拾遗补漏,以期得到各科成绩的全面提高,无疑是一种合理的要求。但有的同学常常把自己的优势忽略不计,老是面对弱项感叹:“我就是不如别人。”“我真的完了。”这类同学是用完美的要求打击自己,结果使自己的自信心大打折扣。
对症下药:
当每人同时获得两包礼品时,你发现只有你的礼盒大小不一,如果你觉得大家得到的都是大包的那种,你就会觉得自己很亏;如果你觉得更多的人得到的都是小包的礼盒,你就会觉得自己赚了。
从后一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去学习、复习,效果会好得多。记住:人生本身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它本来就没有你理想中的那么完美!不要把自己的一点点不足夸大为否定自己的一切。
弱点不明训练无效
从共性上讲,难度较低和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大家比较容易掌握;相反,那些难度较高和出现频率较低的知识点,大家往往掌握得比较差。
从个性上看,每个人的思维特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过程千差万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偏点”现象。
目前教学中,老师往往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本来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不断被重复,而个人的“弱点”却难以得到特殊照顾。
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做着大量的无效劳动,另一方面自己的“弱点”又难以得到强化,有的同学连自己的弱点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整天忙忙碌碌地随大流复习,总成绩的徘徊不前,最后破罐子破摔:“我不行,我努力了成绩也上不去。”对症下药:
1、找出自己的“弱点”。可对平时每次测验或考试的得分情况分项进行分析,就可看出自己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将“弱点”找出来。
2、针对“弱点”准备复习资料或训练材料。可利用老师这个资源,因为老师手里的资料一般都比较丰富,且老师的辨别力也要比同学们高得多,经验也多得多。但你绝对不能等老师来找你,一定得主动找老师。
3、针对“弱点”定点训练。若时间不够或各点的相关关系不大,则可先选择一二项提高空间较大或较容易提高的点突破,这样容易成功,让自己尝到甜头,也给增加信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