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期”其实是一种比喻,最初是出现在体育训练中。如果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成绩上升势头遭到遏制而减弱,直至出现下降趋势,通过反复训练都达不到前面的效果,那么他就进入了高原期。高原期现象不是技能练习中所独有的,它在任何结构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你觉得一直在努力学习,但你的成绩在一段时间里却停止了上升,甚至出现了下降,在学习中容易出现失望、灰心、害怕、退缩等各种心理困惑。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那么你就可能进入了学习的高原期。根据调查显示,年级越高,课程学习越难,高原期现象出现的频率也就越高。 学习的高原期现象是从哪里来的?
来源之一:旧方法不能解决新问题,新方法又尚未形成。
你知道学习方法应随着知识的更新变化而变化吗?面对新问题,还用老方法,只能看着许多问题像列车一样奔驰而过,自己却无可奈何。
来源之二:长期超负荷学习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疲劳。
来源之三:学习动机减弱,兴趣降低,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某一段时间你感到学习是一件令你头痛的事情,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这说明你在学习中缺乏兴趣,或许你的学习强度过大。这时候,外界积极的鼓励和自我意志力的推动,以及适当地调整学习方法,减轻自身的压力,都将为你扬起一张前进的风帆,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来源之四:意志品质差,对自己缺乏继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中总会遇到不少困难,没有困难就不会有提高。但面对困难,你如果望而生畏,对摘取放在困难塔顶的胜利果实失去信心,你只能是一个永远的失败者。
来源之五“能进行潜在学习,但其成绩未显现出来。
所谓“潜在学习”,是指你正在进行的有针对性、有效果的,但这种效果因为暂时不明显而不为你自己觉察的有效学习。这时,你不要总是眼盯着别人取得的成绩而恼恨自己的落后,你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只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做,一定会超过对方。
如何走出学习的高原期?
既然造成学习上出现高原期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它的解决也应从多方面入手。
1.在学习中要经常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自信心。
意志力和自信心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自信心是意志力的源泉,而顽强的意志力又能有效地促进自信心的产生。
2.要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抗拒外界干扰的能力。
有独立思考习惯、抗干扰能力强的人往往不易受别人的暗示,并且有顽强的意志力,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克服高原期现象。 3.在学习中要学会统筹安排时间,而不要简单机械地按部就班。
4.在学习中还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势,把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有效地结合使用。
求异思维,是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其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求同思维往往则与之相反,它是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的正确答案。求异思维往往表现在方法的选择上,而求同思维往往落实于答案的准确性上。我们学习较难的知识、解决犄角复杂的问题时,如果能有效地使用这两种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势,就可以为走出学习上的高原期打下结实的基础。 |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