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园地>心里健康

爱,你准备好了吗?(李镇西青春期讲座)

来源: 日期:2010-12-09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爱,你准备好了吗?(李镇西青春期讲座)

【按语】我远离早恋--致高中生》)投票结果是:13%,16%,3%,67%2004年10月,知名特级教师李镇西为高一学生开了一个讲座:《爱,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文字来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2008.7.2” 

  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会有些什么心理?李老师当班主任多年,应该说对中学生的心理非常熟悉。我认为,爱情是人道主义的考验,每个人在少年时期都必须经历这个考验。

  在我们这个年龄,有许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但是我们应该正视。任何一个人在青春期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对异性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心理。李老师也曾经是这样。我们知道在小学低年级男女生两小无猜,但到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男女生就不说话了。男生甚至以与女同学说话为耻。到了中学,又很希望和异性说话。这说明什么问题?到了这个年龄,都希望和女同学说话。异性相吸嘛!

  那么,男女同学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我提了四个字,亲密有间。怎样做到“亲密有间”?哈哈,时间到了,我明天继续讲!(以上系第一次青春期讲座---编者)

  男女同学相处要亲密有间

  今天晚上,我继续给大家讲《爱,你准备好了吗》。同学们回忆一下,昨天李老师讲到什么地方了(学生说,讲到“且听下回分解”)?

  分解什么?我昨天讲到男女同学之间怎么相处(学生答:“亲密有间”)?

  答得非常好,“亲密有间”(板书)。如果是“亲密无间”,无非是这么几种情况,要么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或者爸爸妈妈。如果亲密无间会造成同学的误解,也不符合自己的角色身份。“有间”,就是要有一定的距离、分寸。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有时候你可能没有任何意思,但是由于你说话动作不注意,可能给对方造成误解,甚至让他失眠了(学生笑)。怎么做到“亲密有间”?我有三点建议:

  第一,等距交往。作为一个男同学,我对所有女同学一视同仁,女同学也一样,而不是过分与某一个异性同学接触。我女儿读初二的时候给班上数学不好的同学补课。我跟她讲,你给同学补课当然好,但是要“博爱”,要给尽可能多的同学补,假如你只给某一个同学补,其他同学难免有误解。当然,由于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与某个同学接触得相对多一些,也是正常的。

  第二,坦然交往。本来你心中无鬼,但就是因为某种原因,与别人说话扭扭捏捏,就会给别人想象的空间。落落大方最好。我以前教过一个女学生,她性格非常大方,当时有一个组的同学非常调皮,但对她非常服。我有一次跟男同学聊天时问,为什么你们对她就服气?他们说,她对我们都很好。后来过去许多年了,都毕业了。这些男生来见我,聊天时,我问,你们当时有没有哪个男同学有什么非分之想。他们说,李老师,不可能,她平时跟我们谈话很坦然很大方,跟大人似的,你不可能这么去想。

  第三,公开交往。如果有一天,你对某一个女同学很神秘地说,今晚锦江大桥下河边第三棵柳树下见(学生大笑)。可能你去了以后也没有说什么,无非就是问这道数学题怎么做(学生又笑)。我是说本来没有什么,但你偏要做出很神秘的样子,还发暗号:“地瓜地瓜,我是土豆!”“土豆土豆,我是地瓜!”(学生爆笑)这像话吗?当然我这只是开个玩笑。我是说大家必须公开交往,避免客观上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后果。

  我认为,做到这三点,完全可以正常交往。原来在我带的班里,暑假除了郊游外,鼓励相互串门。我认为,有了正常交往,在这个阶段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过去有一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中央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还男女搭配呢!如果两位都是男的,那不是主持人,是在说相声(学生笑)。咱们分班为什么有男有女,这也是符合心理学的。

 

  如何对待异性中西不同

  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和异性交往的时候,你可能没有什么想法,但要有分寸。为什么那次中秋晚会上,有的男同学也想和王老师拥抱?这些男同学没恶意,但这和我们的身份不相符。另外,这里有一个民族习惯的问题。

  说起这个问题,我还可以讲一个故事。1998年我去北京开一个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次见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当时我作了一个发言,谈了我十几年如何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当时很多与会者都很感动,有一位山西的校长含泪说,太感动了。这是中国式的表达。但也是在当时,苏霍姆林斯基中学的女校长,一位乌克兰女士激动地一下子抱住了我,并且吻了我一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结果让我很是难堪(学生爆笑)。其实别人是很自然的,欧洲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这样奔放。这里面就涉及到表达感情时不同民族习惯的差异。我不习惯于这种方式,也就忽略了这种细节。可见在对待异性上,中西不同。

  人之所以为人贵在战胜自己

  下面又有一个问题,有人向我们表示好感怎么办?昨天我举了我女儿的例子。实际上,如果我们同学处理得比较好,别人不会对你这样表示。我昨天说了,我女儿绝对不会这样,平时你的谈吐已经告诉别人你是什么样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我一般还是主张,如果别人递条子,一定要尊重,但态度要明确。我在《爱心与教育》里谈到我教育一个学生的故事,当时我教初中,我对学生们说,别人对我们有表示时怎么办?我们自己有这种想法怎么办?我说只能战胜自己。这个学生很信任我,她在一篇作文中写道,一次看电影,碰巧和他挨在了一起,她特别兴奋,又特别难为情。她心里暗恋这个男同学,于是她盼望着灯光马上熄灭。她是以第三人称写的,写完后写了个后记,说这个女生就是我,你说怎么办。我给她写了一封信,问她爸爸妈妈知道不知道,她说不知道,我说不要对爸爸妈妈说。我告诉她男女不同,当时我送她一本书,《磨亮女性智慧的宝剑》。我希望她定一个目标,然后看自己现在的行为是妨碍还是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后来我给她做了许多工作,过了一段时间,问她还想他吗?她说没意思,不想了!这个话绝对不是她的虚言。我这次暑假回到乐山,碰到了她。她的孩子已经七岁了。我感慨万千,许多年以后再看初中的经历,只是人生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后来高中他们考到另一所学校了,她发现这个同学作弊,非常气愤,还写了一封信谴责他。

  不是说男同学就一定不会有这方面的想法,但我要说,不管男同学女同学,你有这个想法并不可耻,这很正常,不要有负罪感,李老师当年也一样,但关键是战胜自己,是你人生的航线怎么把握的问题。

  我也说一个男生的故事吧!他比较典型,高一特别调皮,进校第一天就甩飞刀。有一段时间他特别喜欢一个女同学,我找他谈,我从意志谈起,我更强调男子汉志在高远。比如登峨眉山,我的目标在金顶,不能走到中途就不走了,到了万年寺便停下脚步。泰戈尔有一句诗:

  “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的确如此。如果在少年时代被风景迷住了,停住了脚步,将来会很遗憾的。后来我写《爱心与教育》,准备写他,他便帮我列出了关于他高中成长的提纲。提起当时对那位女生的迷恋,他说,我当年真是昏了头。他后来给自己定下了目标,高中三年一定要做一千道高难度课外物理题。如果他在高一阶段就被自己所谓浪漫感束缚住,就不可能有成就。后来毕业时,他考到中科大了。

  • (2009-09-18)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幸福

  我讲这些,如果按有些人的观念,会说李老师是不是太保守,思想不解放?我在大学时代看过一本书,这篇小说我最近还在看,这篇小说叫《晚霞消失的时候》。写文革中一对青年男女,后来两个参加了不同的派别。男青年的父亲是共产党高级将领,女青年的父亲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两个人经历了很多感情波折,多年后他们偶然遇到了。

  女主人公南珊说了一段话非常好:“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是呀,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因而有不同的幸福。

  这些阶段应有的主题或者缺失或者错位,我们的人生都将是悲剧!比如幼年失去父母的呵护,这不是悲剧吗?李老师九岁就失去了父亲,对此很有体会。如果少年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也是悲剧。你青年时代不能享受爱情也是悲剧,中年事业无成还是悲剧,晚年孤苦更是悲剧。你二三十岁还在读小学,也是悲剧。我觉得,我们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既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

  明天我想给大家谈一谈怎样的女同学或者男同学算是优秀的。今天就谈到这里。

  • (2009-08-28 07:20:19)
  • (2009-08-09 16:29:55)
  • (2009-09-09 07:33:54)
  • (2009-03-29 )
  • (2009-05-29 16:32:08)
  • (2010-03-21 15:49:15)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