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园地>心里健康

高三学生:用什么心态来迎接高考

来源: 日期:2008-02-12 作者:佚名 浏览: 字体:
  在高考前的这段短时间内,对考生来说,做好心理上的调整,可能比夜以继
日地埋在书堆里效果更好。对家长来说,在帮助孩子调适心理的同时,也将自己
的心理做一些调整,用轻松镇静的情绪去感染孩子,也是很重要的。
  考生考前心理状态什么样?
  考生在考前心理状态不尽相同,我们通过多年的观察,总结出以下常见的几
种:
  过分激动状态。常表现为情绪体验强烈而紧张,心跳加快,情绪状态不稳定。
考生如果处于这种状态,往往注意力失调,心不在焉,不能控制自己。这种状态
是刺激物引起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减弱,兴奋过程过度升高的结果。其产生与考生
的能力水平程度、复习准备情况、临场经验、个性特点和意志品质有关。
  平淡漠然状态。这种状态与过分激动状态相反,表现为情绪低落,所有心理过程都进行得非常缓慢,萎靡不振,意志消沉,缺乏信心,知觉和注意过程减弱、不
果断,甚至不想参加考试。这种状态同考生大脑皮层兴奋过程下降,抑制过程加
强有关。其产生是由于过度疲劳或考前复习过度而引起。从心理上来分析,往往
与考生对考试的不利方面想得太多,又没有解决办法,及缺乏顽强的意志有关。
  盲目自信状态。主要表现在对考试的艰巨性和困难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自
己的力量,盲目自信。这种状态和考生不准备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困难,
注意强度下降,知觉、思维迟缓有关。这种状态对考生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不利。
最佳竞技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考生对面临的考试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清楚的、实事求是的认识,有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争取成功的愿望。处于这种状态的考生,注意力集中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上,知觉敏锐性提高,
  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大脑皮层具有与任务相适应的神经兴奋过程,这种神经过程又有最适宜的灵活性,并以相应的抑制过程来加以平衡,从而表现出思维活跃、记忆力增强等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考试水平的发挥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考生如何进行心理调节
  调节情绪,活跃思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
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积极的情绪可使人精神振奋、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富有
信心。消极的情绪则让人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继而想象贫乏、思维迟钝、心灰意
懒。人在高兴时,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会增强,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变得强烈,会感
到大脑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焦虑、愁闷、恐
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愿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挥。
  适度焦虑,激发动机。有些同学因前阶段的成绩不理想而担忧,尤其害怕看
到家长失望的目光。虽然天天挑灯夜战,但效率不高;睡眠质量不高,常做噩梦,
第二天头脑昏沉沉的。过重的学习负担、心理压力、家长和社会过高的期望常使
同学们的情绪处于焦虑状态。过分的焦虑会影响到学习效果,但适当的焦虑还是
有必要的。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
  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学不好;而
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
平的同学,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被激发,变压力为动力,学习效果最好。
  积极暗示,挖掘潜能。积极的心理暗示可缓解过分的焦虑。大家都有这样的
体会:一个人总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忆中或满脑子都在想我怎么学不好、记不住
时,情绪肯定低落、焦虑,学习效率不高。当你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时,脑海中
先浮现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画面1分钟,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试前我一定
能复习好”“我绝对有能力学习好”,然后充满信心、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会
有明显的效果。因为在我们每位同学的体内都有一颗成功的种子,也许有的还在
休眠,快些把它唤醒,它会把你带向成功。
  增强自信,克服怯场。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
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生的心理负担很重,因此容易怯场。如
一进考场心跳加快,头脑晕乎乎的,面对试卷,脑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场,
又感到题题会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试结果也说明,许多同学落榜,并不全
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
失误。可见,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
好心理素质的考验。而自信心是克服怯场的法宝。
  考前,家长如履薄冰?
  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学生乃至家长心理的考验。家长
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应考心理,殊不知,家长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家长
以为,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和包办,心理上不给孩子压力,哄着劝着,什么都
依着孩子,总可以了吧?可效果却并不好,孩子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许
多考生家长甚至有如履薄冰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家长如果有一颗平
常心,会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考生的压力。
  笔者在这里有一些建议,希望能给家长们一些帮助。
  保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一些孩子自信心不足,对什么都表示担心:“我
怕考不好,我也复习了,但我怕考试时一紧张就忘了。”“我爸妈对我太好了,
我考不好怕对不起他们。”他们有太多的顾虑,怎能轻装上阵?家长也希望孩子
信心百倍,但信心不是随时可以灌注的药水。自信心是对自我能力的信任和肯定。
首先,孩子要有机会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种种困难,
最后取得成功,哪怕是一件小事,孩子就会逐渐认识、了解、承认自己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孩子信任,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才会相信自己的能
力,强化自己的行为。可是,许多家长很少让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甚至不让孩
子做家务和应付外界事物,孩子一遇到困难,家长就帮助解决。对孩子操心多,
放心少,这样孩子肯定对自己也怀疑了,怎么能培养出孩子的自信心呢?
用体力活动调出孩子最佳状态。怎样才能让孩子有最好的情绪状态?家长是
费尽心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让大脑休息的最好方法是睡觉或体力活动(运动、
劳动)。而面临考试的孩子,晚上睡得晚,早上起得早,睡眠不充足,白天又几
乎没有任何体力活动,大脑怎么能得到有效的休息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课间
可以跳绳、慢跑10分钟;在家可以学习50分钟,劳动10分钟,这样的学习效率要
比连续学习几小时好得多。
  不要把自己的紧张、焦虑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家长生怕孩子不好好复习,将来考不好,整天在孩子耳朵边上唠叨:“现在条件多好呀,我们为你付出多少心血呀,你要是考不好对得起谁呀?”“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准备得充分了吗?”把孩子搞得紧张不够,烦躁有余。有的家长正好相反,什么也不敢对孩子说,生怕哪句话刺伤孩子;做饭时特别注意增加营养,吃饭时盯着孩子的筷子,怕孩子吃得少,营养不够,晚上要准备夜宵;半夜要起来看孩子,怕着凉感冒。这些做法都会让孩子感到无形的压力,感觉到家长的焦虑心情。大多数家长会反复对孩子强调:“千万别紧张!一定要好好考!”其实,紧张的情绪是越强调越出现,越控制越严重。当紧张情绪出现时,要教会孩子顺其自然:紧张去吧,我豁出去了。同时做深呼吸,不要拼命克制。如果你不克制紧张,几分钟后它就会自然而
然地过去了,顶多出一身汗而已。
  孩子面临考试,心理状态比较敏感、脆弱,家长要有一颗平常心,把“战时”
当平时,用轻松、镇静的情绪去感染孩子。
  考前一些具体问题的应对措施
  失眠。失眠主要是心理紧张所致。如果硬睡睡不着,不如静静地躺着休息,
不要过多去想考试的事情,千万不要对失眠过于担心。如果晚上睡不好,也不要
焦虑,第二天考试,一上考场,考生往往会一个激灵,头脑依旧清醒,考试还能
顺利进行,发挥也不错,所以凡事应顺其自然。
  心理紧张。要消除紧张心理,可试用以下方法:
  远离法。即远离紧张的情境或场所。例如在教室或房间里看书累了,不妨到
操场上去,到外面去走走,或找人聊聊天,做点其他事等。
  运动法。做些体育运动,松弛身体。教育心理学消极练习效果律表明,增加
身体的运动可以减低身体的紧张。
  泡热水法。在感到头昏脑胀时,去洗个热水澡,或洗个热水脚、热水脸,以
此放松自己的情绪与身体,达到消除紧张的目的。
  “神经质”。大多数考生考前都有“神经质”现象,一听说考试可能较难,
就心慌得厉害。连别的考生考试用品准备得比自己多,别的同学情绪状况比自己
好都会加剧恐慌心理。这些都是神经质的表现。神经质大多是由于对考试过于重
视、求胜心切所致。因此,考生不妨把高考当作学校的一次普通考试,或者权且
作为实力摸底考试,来看看自己实力到底如何,这样反会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
潜能。从更好地接受竞争挑战角度来说,有点神经质并非坏事,它可以使你保持
一定的紧张度。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