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能看到的全国题和各省市题都不全,有些题目是配有具体材料或说明,有些有提示,有些有图形,这样说起来就难以完整准确了。这里只是谈谈初步感想。
全国题Ⅰ是就与“抗震救灾”有关的材料做一篇自定题目的作文。材料提供了包括捐款、救援队等六条与抗震救灾有关的素材,要求考生完成作文,不限题材。这个题出的显然是应对现实的需要,全国上下都在抗震救灾,高考也不例外,考生也不例外。这个题目比较容易把握,不会出现审题的困难,网上调查显示80%以上的考生认为这个题目容易。这个题目有大量现成的素材,从5.12以来,大量的电视和网络材料可以利用,立意比较好掌握,正面阐述就可。
但这样的题目,也未必好写,写出中等或略高些的文章容易,要出彩就有难度。大家给出的主题立意、使用的材料、抒发的感情可能都大体相近,作文的立意和方向规定较为明确,情感类型和思想格调基本都规定好了,因此,要写出个人独特的意味,要有惊人之处,就有困难。不过也不是都没有可能开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关键要懂得抓住好的素材作为切入点。一说“抗震救灾”,都容易写到“精神”、集体互助、捐助的爱心、志愿者的高尚以及国家/民族的团结等等,这些立论固然是基本方面,大家都能写,也容易保住基本分。不过,我以为,写这种大家的观点和材料都趋同的题目,很容易落入套路。这样选材一定要小心,我以为要在“情”上下功夫,写“精神”容易空,容易说套话大话,写“情”则有可能融入个人感情。这方面可做的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
另外,如果我来我谈抗震救灾,我可能会从一个较小的角度来理解。我记得我看过网上的一篇文章,也是中青报冰点的一篇文章(好像作者是林天宏),那是关于“一个父亲背儿子尸体回家”的故事,我想那篇文章催人泪下,里面包容的意义实在复杂,特别是那一个细节,儿子个头都比父亲高,父亲背着儿子的尸体,儿子双脚拖在地上。这是绝望的细节啊!尽管抗震中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我看到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要让死去儿子回家,不能把他扔在废墟里。这让我们感受到失去亲人的在地震中受灾的人们他们的痛苦有多深,他们的力量有多强大。这里还可体会到“父爱如山”!如果从这个素材入手,可以写出:1,地震中灾民失去亲人的痛苦;2,父亲的顽强;3,父爱的伟大。当然,如果读过圣经的同学,可以来一个中西对比:那是亚伯拉罕要把唯一的儿子献祭给上帝的故事,这是后话,不可能在高考作文中写这么多东西。但我想说的是,这个故事,给我的震动实在是太大了,从这个故事中取十分之一的内容都可写出一篇感动人的文章。我想再强调一下,高考作文,遇到要从正面立论的材料去取题意,还是要注意从“情”上功夫,从“精神”方面的立论,容易空和落入套话,而情则有可能融入个人情感和个人经验。
全国Ⅱ 是一则小故事:海龟和老鹰的故事,有个好心人在海边发现一只小海龟从沙穴里往出爬,这时过来一只老鹰要抓小海龟,游客把小海龟护送到大海,把老鹰赶走。这时一群海龟从沙穴里爬出来,爬向海里,原来这只小海龟是个侦查兵。等好心人走后,马上来了一群老鹰。要求根据此发表议论,自拟题材。首先要读解题意,题意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好心可能办坏事,更进一步,要做好事一定要懂得事物规律,要做科学调查研究,否则,很可能好心办坏事。当然,派生的题意也可有几个:如小海龟富有牺牲精神;一个群体总要有人先做出牺牲,才能保证群体的安全;大自然残酷的生存斗争,弱肉强食……等等。但后面的这些题意,都有一些偏题了。这个题目“要求根据此发表议论”,也就没有写成其他文体的可能,只能是写成议论文。这个题目并不算很好。这个题目要求作文阐发的题意是一个比较固定的意思,基本上是一个科学式的命题,那就是要了解实情才能做成好事,不调查研究好心办坏事。这样的意思太明确,没有反论出现,也没有其他临近的意思出现。限制太死了。它基本上是一个真理(一个“死理”),既然是真理,那就只能肯定它,无条件接受它。你是不可能反驳它,也不可能有另外的想法,否则就违背了规律和定理了。以此来作为作文题,主题意思就不可能给予写作者提示更大的思想和情感空间。
作文题揭示的题意太实,让写作者发挥的余地太小;太虚则让写作者摸不着头脑,容易跑题。北京市今年的题目有点虚。这是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这是一则小故事: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在中学课堂中时常会有老师提起,如果没有,现场要学生把握准确这个故事的题意,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据说材料下有几点揭示性说明。我没有看到,有提示可能好得多。
遇到这样一时不知题意的故事,要把握其题意,不要瞎猜,要抓关键词:其一,“满”,这是这个故事中最多出现的词;其二,是顺序,老师折腾了几回,顺序也是故事里强调的;其三是石头、沙子和水。有了这三层的基本分析,就可以抓住任何一层来发挥。
抓住这三层,还是从人生经历和生命选择来谈比较容易扣紧个人的切身感受,也可以在精神与道德方面立论。
如“满”:一层可理解为自满之意,放了石头就以为满了,还可加沙子、水。二是人生的生命极限如何达到完满。前者意思太普通平常了,有点老生常谈,谈不出新意,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天天就讲不要自满。还是拣第二层也可切题的生命之极限完满来谈,发挥的余地更大些。人生如何才能最大可能发挥生命的能量?那就是:其一、要有坚实的如石头般的性格和力量;其二、要有沙子般的机遇,能在缝隙里生存;其三、有水一样的韧性,强有力的渗透力。
关于“顺序”:其一、人的一生有多种阶段和素质,但人生要有石头作为基础,那是生命存在之基础,才能使人生充满力量;先要放重大的东西,就象学生阶段一定要好好学习一样,没有这样的基础,人生将难以完满。如里尔克所言“去珍惜重大的任务,并努力学会与重大事物交往”,先要有重要的或硬性的事物,而后再处理有弹性的事物。但人生也要有沙子一样的谦逊性格,能够不惜见缝就钻,能屈能伸,才能使自己的那些缺漏补上;其三,人生还要有水一样的韧性,顽强地渗透进去。
关于石头、沙子和水的辩证关系:其一、石头坚韧,有棱有角,但容易有漏洞,太过强硬不能使生命充满,不能使人的生命发挥到完满地步;其二、沙子是机会主义,见机而行,无孔不入,但沙子没有真正的内在生命力,一盘散沙,随风而扬,终究不能落地成形,达成永恒。其三、水有韧性,落地成形,无所不在,无处不生,透明而力量无穷。只要汇集成水,其力量不可抗拒。但水终归会干涸,水在阳光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茫,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人生,如能象石头、沙子、水三位一体,则可坚如磐石(当然,这里少了水泥之类的凝固剂)。且先有坚实的基础,再有坚韧不屈的意志等等。
这都是生命之选择与意义的角度上来立论,还可在其他的题意上来立论,例如,可以破这个题,一个杯子,为什么要往里面放石头?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满一杯水,也未必是自满,于默默之中,坚守着自己的一种信念,可以反射无穷的亮光。水之透明何以不能承载人生之平淡无奇?人生何以不能如逝水年华?但这样来立论难度会更大,要破解的题意要有更深的哲理才能使人信服。我这里只是随意提及。
这个题目我没有看到提示,只是按我的理解大体如此。题目还是有些虚和绕,打开之后也不见妙处。相比较而言,这个题有些象2005年福建的作文题,那是一个关于二个几何图形比较的题目,一个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一个是圆形,比较二个图形,自己立意。这个题初一看难以把握,稍加想想颇有些妙处。网上列出几篇满分作文题,我比较欣赏,《执子与通子》、《圆润锋芒》二篇,随后是《谁是英雄》,《星星发光,张扬个性》,我以为前二篇有个人真切体验在里面,没有那么多大话。文章起调比较平实,却能有一种韧性去入情入理。被例为满分首篇的《惑》和《棱角》我倒是略有微辞。二篇文章都是锋芒太盛,语气太直。《惑》的立场有些自我正确的意思,批判性有些火气。文章还是不要火气,格调一直高亢的文章有点累人,要从低处往高处走,最后还要有所收敛。都说虎头豹尾,虎头要不得,文章起势太高,就只好一路走高,这样的文章不容易写好,容易拿住势。豹尾最后是收,都有一点偏,那才是妙的收势。诗要有李白气,文章要学苏东坡、韩退之。前者清彻俊逸,后者古拙沉郁。那样的文章才耐看。当然作为高考作文《惑》和《棱角》无疑是非常优秀的作文,在那样的考试现场少年人写出这样的文章,无疑有非凡才华。我只是从作文章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从写文章的理想境界来看,这就有苛求了。我个人(或许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比较偏爱有所内敛的文章。其实我年轻时写文章也是气势太盛,我自己才有个中体会,现在看来,觉得气要沉些才好。
总之,高考作文题,我以为切入要小,虽然不是一目了然,但只要稍加思索,就能体会到题意,且题意打开之后,要有妙处,要让考生能在把握题意的那一刹那有惊喜,有兴奋点。这样能激发现场灵感,能写出水平。如果题发虚,勉强抓住题意,不是太有把握,很难激发灵感,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也不容易发挥好,难以出彩,也不容易见出文章的高低。
当然,谁都知道高考作文题命题不是件容易的事,说三道四容易,做起来难。就象看球的与踢球的一样,但看球的总是憋不住要说几句,权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道道。谁解卷中题,题题皆辛苦。多有得罪出题的老师了。
别的省的高考题,有时间再谈感想。
匆忙之中,只是一些随想,难免空疏粗浅,还望朋友们海涵。
2008-6-7匆匆。
这二天忙于写一篇会议论文,就没有接着点评,现在点评已经明日黄花。完全是自己觉得好玩,也有朋友说,试着打分看看,决无冒犯之意,只是一己的乐趣而已。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命题作文:生活在自然中。
重庆的题出得不错,朴实无华,每个考生都可以上手,但谈得深浅与否独到与否就可见水平。
打分:88分。
浙江作文题目: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的栖息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望”。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立意自定,角度自选;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浙江题属于中等偏上,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且做了一段说明。题意似乎暗示要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这样的题,正写,城市里的学生写城市,农村的写农村;或者反着写,城市的写农村,农村的写城市亦可。关键要写出个人独特的情感,反着写更能有效果。
打分:86分。
江苏省作文题目:
好奇心总是伴随着美好童年,诸如成功、失败、质疑、平庸等等这些词语与好奇心相关联。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这个题目没有什么新意,也没有什么时代特点,反过来它也是恒常的题目,任何人都可谈,又容易举好奇心是科学发现求知的动力等等。做“好奇心”的题目,仿佛是一个讽刺,激不起考生的任何的好奇心。
打分:85分。
安徽高考作文题目:
《带着感动出发》,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看上去可能与此次抗震救灾有些关联。这可以写志愿者,带着感动出发。也可写自己的经历,某次的感动,从此往后的感动和出发。有现实指向性,也可以调动情感。
打分:88分。
广东作文题目:
不要轻易说“不”。
这个题目有一定的思辨性,对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考验。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写成记叙文,但里面肯定要贯穿思辨。
打分:89分。
天津作文题目:
《人之常情》
这个题目也是朴实无华,正如要说出人性或生活的朴素真理一样。越是这样的题目,越是难写,虽然可能有各种各种的人之常情,但要真正把握住“常情”,限定在“常情”的层面上,又要写出妙处,体味常情的妙处,不容易。考生容易写得平庸化,或者是并没有什么真切的“常情”可写。实际上,在“常情”与 “非常情”之间,界线实在难以划分。就说抗震救灾,那些义举,既是人之常情,也是非常情。只有在特定的时刻显现出来的精神品格,都有超出日常性的力量。如果学生真的写常情,那就肯定砸了,只有写出非常情,再把它命名为“常情”,这样的作文才能让老师判高分。所以,我以为这象是卖关子,“常情”只是一个说辞而已。要象鲁迅的《一件小事》那样,写出常情(那个小小的私我),又有那么强的力量,那是不容易的。反着写再去批判,那就要琢磨透鲁迅的那些文章了。
写成议论文容易空洞,如引述前人先贤关于“常情”的话,考场上不容易记起,另一是没有自己的经验。
打分:87分。
湖北作文题目:举手投足之间。
这个题重在记叙,描写能力强的同学占优,长于思辨的同学则难以发挥长处。也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就是从举手投足也可见一个人的品性精神,于细微处见真情之类。但还是要辅之以描写。很显然,空洞地议论举手投足没有多大意思,要落到具体的人物或情境。这就要描写功夫。题目只能说一般。
打:85分。
山东省作文题目:春来草自青
诗句确切出处不详,《云门文偃禅师语录》中有一段问答:问:如何是佛法大意? 答:春来草自青。也有写作“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另有“静坐无所为,春来草自青。”这句话与禅机有关,前二句是印度奥修书的话,90年代中期在中国流行过一阵子。撇开这些禅语不论,其意是指体味事物的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自会有结果。如更积极些,或者也可理解为功到自然成。可能把这二层意思,既顺应自然与功到自然成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辩证思维还是中国目前大学和中学的主导思维。老师通常会认为这样的“深刻”。既要顺应自然耐心修炼等待,又要有人的作为,只要功夫到自然有结果。
当然,还有别的思路可寻,如果要扣此次抗震救灾,那就可在“爱”字上下功夫,全国人民的救助,如同春来,灾区人民可以克服困难,重建自己的家园也是指日可待。全国人民如此无私奉献上自己的救援之手,且灾区人民自强不息,灾区来年又是一片生机。不知此题出抗震之前或是之后,出题人是否有此暗喻?
题目总体来说有诗意,也有可琢磨的意味。有点象去年北京的作文题“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其意不同,类型相当,以唐诗为题,也耐人寻味,且容易破解,有开放性。
打分:90。
上海作文题目: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上海题出得不错,“他们”,这是既具体明确,又广阔的题。可发挥的余地很大,见出个性的可能性也很在。
打分,90。
福建作文题目: 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作文,题目自拟。
这个题目也出得不错,有开放性,有自由度,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包含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与“他们”这题目一样,这不只是考作文的写作能力,也是考对生活和对人性的理解。只有对生活有体验的人才能写出个中滋味。
打分:91分。
江西作文题目: 07洞庭湖鼠灾背景.要以田鼠的口吻或者田鼠天敌的口吻给人类写一封信。
这个题不太好,老鼠在中国文化中被限定为负面的动物,虽然也米老鼠之类的动漫让孩子们喜欢。但整个说来是遭否弃的动物。让学生模仿田鼠的口吻,有难度,很容易写成油腔滑调,或是控诉人类。少年人不容易把握分寸,容易失手。
打分:84分。
辽宁作文题目:
给一段材料,关于交通灯的故事。看材料作文,道德方面的内容。
没有看到材料,但这个题不太有想象力,学生写来可能要展开道德宣誓。
湖南作文题目: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根据韩愈诗中你读出的意境和哲理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原题中有提示,“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美的感受同距离是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的意境与哲理,关键在于你的观察与体会。”
这就更象北京去年的高考题,但这句诗的诗意又过于奥妙,远与近,进与出,若有若无之间,这是中年人的意境,要少年人体味个中意味有点困难了。读诗作文,也为一种方式,但要选好诗,要少年人的人生经验可以抵达的诗意才好做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