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萸江文学 •校庆特刊 •岁月有痕】忆母校
徐瑞霞,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人。1941年生。安化二中初中部21班(1955年-1958年)、高中部高一班(1958年-1961年)校友。曾供职于湖南财经学院(2000年已与湖南大学合并)。现已退休。
万象更新,红运当头,兔年吉祥。今年是母校百年华诞。此时的我,倍感亲切和高兴。同时也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昔日的玉皇垉,绿树成荫,百鸟争鸣。柳溪河水清澈见底。同学们经常结伴去溪中游泳、嬉戏。东坪镇有人见人爱的百年古桥。我们总是三三两两,说说笑笑漫步在廊桥上,是那样的惬意、快乐!
在玉皇垉下坡,往柳溪方向走的麻石台阶左手边,立有一块造型特别且较大的墓碑。上面刻有崔颢的两句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原来,墓主人是一个就读于萸江中学的学生。在一次下柳溪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他的父母为了警示其他学生,便立了此碑。而且有意立在路旁,可以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真是用心良苦!
我从初中到高中,整整六年,都生活、学习在玉皇垉,对它的感情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里有慈父般的夏莘农老师,他教英语,是位孤单老人。他很爱干净,经常叫几个女生帮他整理内务,晒晒衣被,扫扫地呀什么的。他告诉我们:他只换洗内衣裤,外衣裤从不换洗,一直穿到烂,然后扔掉,才做新的穿。所以,夏老的布票年年没用完。
夏老还有个特点,就是爱喊女生做“媳妇”(我们安化人指儿媳妇)。头一次听见他叫我“媳妇”时,我羞答答的,以为是真的。没想到,凡是女生,他都不叫名,就直接叫“媳妇”。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媳妇”是夏老对我们女孩的爱称。是他对我们“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是的,我们不是“媳妇”,却胜似媳妇。不是女儿却胜似女儿,我们都是他的好儿女。
我生在一个贫困家庭,经济十分困难。考上中学后,家长总为我的学费犯愁。母校的老师和领导了解实情后,每学期将我的学费全免。所以,我无忧无虑顺利完成了六年学业。虽然学费解决了,但我的身体不争气,从小身体欠佳,患有严重的胃病,吃了红薯、玉米等一类的杂粮就胃疼。可是那个年代哪有不吃杂粮的?到粮店买米,粮店要搭配一定比例的“红薯米”。同学们在食堂就餐都是“红薯米饭”。我每次吃完就胃疼。我的班主任王运波老师知道后,便向食堂负责人反映,最终,竟让我一日三餐都吃“白米饭”。我是全校唯一一个吃“白米饭”的学生。拿现在的话说,我是当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厅级学生,牛吧?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感动得泪流满面。母校是我的家,她给了我温暖和关爱。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们!
江城子•同窗叙别(外三首)
萸江别后思难平,再相逢,又匆匆。牵手同窗,含泪惜残红。唯愿东风留片刻?春似在与谁行!
玉皇垉上树成荫。束行装,各西东。回首东坪,四水洞庭通。想念终身千滴泪,流不到,柳溪中。
祝母校百年华诞(新韵)
寒窗六载习萸江,结伴游玩资水旁,
工字楼前杨柳绿,玉皇垉后桂飘香。
师德高尚育桃李,学识渊博铸栋梁,
璀璨山城迎盛事,百年华诞庆辉煌。
浪淘沙•重温
举杯祝同窗,互诉衷肠。柏油马路通家乡。又睹童年游戏地,红叶飘香。
聚散虽匆忙,来日方长。菊花此际吐金煌,遥望明时花更美,再赏秋光!
七绝•少年
回忆韶肖半纪前,少年懵懂柳溪边。
玉皇垉上听啼鸟,工字楼中写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