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庆专栏>校庆动态>详细内容

【萸江文学·校庆特刊·岁月有痕】忆夏小南校长

来源: 日期:2023-08-06 作者: 浏览: 字体:

作者介绍:

李明汉,男,汉族,1945年8出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天河镇人,1981年到香港经商后定居香港。1959年10月,其由武汉市四十二中转学至安化二中,插班于初中42班;1962年7月考入安化二中高13班(后改高16班);1963年元月转学黄陂一中;1965年7月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越南语;1973年春分配至广州造船厂,援越修造船,兼当越语翻译;1976年底调入广东省机械进出口公司从事船舶出口业务。

图片

忆夏小南校长

(作者:李明汉)

六十年了,整整一甲子过去了,但夏小南校长一直长驻我心中,他的音容笑貌常浮现眼前。

1959年国庆后,我由武汉42中转学至安化二中,插班初42班。

初中三年与夏校长无任何交集,但我看得出夏校长是位和蔼可亲的师长。真正让我感受到夏校长关爱学子、热心帮助贫困生是在初中毕业后的1962年夏天。

初中前两年我无忧无虑,而后一年则命途多舛。初三上学期父亲在柘溪大坝工地犯病被送往益阳医院做胃部分切除手术。术后医生嘱咐他在家休养三个月,但半个月后他执意上工地以至大呕血,1962年春病逝。随即与我相依为命的母亲回乡,我则独自一人支撑到初中毕业。毕业后,我回到家乡参加夏收夏种。正当我对前景痛感渺茫之际,母校寄来了高中入学通知书。

我又喜又忧,母亲则一筹莫展。我想了两天后,给母校写了封信,表示无能力回去读高中,请求学校帮我介绍不收费用的中专学校。

不久后我收到了母校的回信,还是夏校长的亲笔信,我受宠若惊啊!夏校长在信中说,收到你的信后问了几位初中老师,都说你应该回来继续读高中,将来前途无量。至于经济困难学校会与你一起想办法解决。眼下你只需凑齐回安化的盘缠就行了。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立马简短复信母校:夏校长,学生听您的,不日就动身南下。

回到安化,我第一时间就去为父亲扫了墓。隔几天夏校长找我谈话,同时介绍学校管基建的黄师傅,周日安排我去打小工,一天工资一元。平时课余时间在工地内收集石块堆成方,每立方也是一元。

不久,夏校长让我去木子小学给在那里教书的师母送口粮,因她户口在东坪。每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天,由校长七岁儿子立勋领路,沿柳溪河往里走。小立勋拿一根竹条走在前面,不时扫打路边的野草;他说怕毒蛇咬,是爸爸教他的。

到了木子学校,师母见到我们好开心,中午煮一顿纯米饭给我们吃,还有小鱼虾米荷包煎蛋呢。每次回来去见夏校长,他总会笑眯眯地说辛苦了,并塞一块钱给我,再定下下月日程,这样送了四次。最后一次是1962年12月初,因为1963年元月初我就转学回黄陂一中了。及至半个世纪后的2012年,我才回到魂绕梦萦的安化二中;得知敬爱的夏校长早已不在人世,我难过极了,只能默默地悼念恩师。

夏校长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和指路人。没有夏校长那封亲笔信,没有母校四年的培养教育和关爱,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2015年再次回安化,谌铁汉同学精心安排在益阳见到了夏师母母子。久别重逢的喜悦和对老校长的思念和感恩之情一同涌上心头,百感交集!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无以报答夏校长,而对师母的感恩也只有一顿便饭,且饭后又要匆匆赶回香港。我只是常把母校、校长的恩情铭记心上永志不忘。有生之年,好想再回一趟安化,再看望一次母校,拜祭老父和夏校长。

李明汉

2023年5月1日于香港

编者注:夏小南(1930—1990),原名夏基庆,安化羊角塘人,1958年3月任安化二中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后历任原安化县文教局局长,广播电视剧局长等职,系湖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

终审:bangong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打印 |
分享
| 关闭本页